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互动交流> 网站征集

关于征求《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征集部门:宁国市住建局 征集开始日期:2024-06-13 10:23 征集结束日期:2024-07-14 10:23 状态:已经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结果

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规划质量,我局依据《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宣城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4~2025年)》《宣城市关于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起草的《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一)在线留言:请在“我要留言”中留言。

(二)电子邮件:请将意见发送至625251580@qq.com,请在邮件主题注明“宁国市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

(三)信函方式:请将意见寄至宁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址:宁国市宁城北路10号,并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

反馈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714日。

联系人:向继武,联系电话:13966177776

宁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613

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

2023~2030年)

(征求意见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加快城乡建设领域绿色转型是唱响节能降碳“进行曲”的主旋律,是切实做好宁国市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需要。根据《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宣城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4~2025年)》《宣城市关于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宁国市行政辖区,总面积2466.91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期限为:本次规划以2023年为基准,总体规划时间为2023~2030年,其中近期:2023~2025年,远期:2026~2030年。

第一章规划总则

规划背景

宣城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在城乡建设领域坚持低碳发展的任务要求,贯彻落实《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皖办发〔202134号)、《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皖政办〔202211号)、《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科〔2022103号)、《安徽省“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建综函〔20211165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发布《宣城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4~2025年)》、《宣城市关于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制定宣城市绿色建筑发展路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质量。

宁国市积极汲取全省先发城市绿色建筑的先进经验,依托宣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既有优势条件,编制了《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本规划响应安徽省、宣城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我市绿色建筑低碳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装配式建筑应用等发展现状,细化了星级建筑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维度、新建建筑能效提升工作、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任务、装配式建筑发展路径、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深度等重点任务。切实推动我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结合宁国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根据宁国市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研究推广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适宜技术和发展模式,统筹区域融合、城乡发展、增量存量、建设运营,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综合施策,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参与感。

2.政策引导,市场推动

强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的主体行为,打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健康、完善的行业市场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和发展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3.稳步推进,适度超前

立足宁国市现有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现状等发展基础,树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发展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合理规划。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在近零能耗建筑、星级绿色建筑等方面提出适度超前的规划目标。

4.示范引领,规模复制

在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上,引导政府投资类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展高星级绿色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项目示范工作,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星级绿色建筑发展、近零能耗建筑落地,为我市建筑高质量发展总结宝贵经验,提高我市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形成适宜我市现状,可实施、可复制的示范试点工作经验。

5.远近结合,有序推进

绿色建筑推进与城市建设需求、环境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结合《宁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和政策文件,合理规划绿色建筑发展路径,通过规划目标的合理分解、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撑、谋划时序的合理安排,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做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力求实现近期稳健、远期可行。

工作成效

近年来,宁国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生态立市”和“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切实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相关政策要求,营造全市绿色经济发展良好氛围环境,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发展水平。

(一)工作成就

1.新建建筑节能水平稳步提升

全市严格落实新建建筑从设计、施工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闭合管理机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重点检查项目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检测报告等资料,核查施工现场节能保温做法,抽检节能材料,严肃查处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行为,确保65%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落实到位。截至2022年,新建开工及竣工建筑节能设计、施工标准执行率均达到100%。

2.绿色建筑实现快速发展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出台《宁国市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印发《宁国市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宁国市绿色建筑专项查验工作指南(试行)》《加强绿色建筑星级管理的通知》,积极推进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绿色交付,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住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

2018~2022年,累计竣工绿色建筑总面积142.92万平方米。2022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从201866%提高至100%,绿色建筑实现全面推广。

3.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有效落实

结合绿色社区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制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内容清单,推行“点菜+下单”模式“政府配餐”变为“百姓点菜”明确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的必改和选改内容,做到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全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节约型机关创建为主线,推动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截至2022年,已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7项,完成了对联益花园、柴油机厂宿舍小区、机械公司宿舍等众多老旧小区的提质改造工作。

4.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深入推进

全市深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依托宣城市光伏建筑应用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建成了近年来宣城市最大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片区——中德智造小镇。结合宁国中盈生物质发电项目,挖掘可再生能源应用深度,在建和拟建3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预计总装机将达到17.55万千瓦截至2022年,太阳能光热累计实施面积约261.3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达到47.30兆瓦。

5.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

近年来宁国市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组织制定了装配式建筑相关配套政策,编制《宁国市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出台《宁国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文件,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装配式建筑竣工面积占比逐年提高。2018~2022年,全市累计竣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174.15万平方米。2022年装配式建筑竣工面积达58.45万平方米,占比49%,装配式建筑发展动能强劲。

6.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宁国市通过招商引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增进本地装配式产业化生产能力,以点带面吸引优质装配式企业入驻,逐步形成装配式产业集群。在新能源领域招大引强,已推动仕净科技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吉利科技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与天能集团等3家公司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快宁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新材料领域,已建成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引入绿色与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新材料等生产企业,扶持宁国市新鑫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星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新型墙体材料建设生产。

(二)存在问题

1.绿色建筑品质有待提升

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虽有所突破,具备一定的体量规模,但星级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体数量和建设规模偏少。政府投资项目主动按照星级标准设计建造意愿不强,开发商考虑到成本问题,对额外投资成本存在顾虑,市场化推进缓慢。

2.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基础差

全市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尚在起步阶段,改造项目少、规模小。老旧小区改造主要以基础类改造为主,大部分区域绿色化改造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各自推进,统筹不足规模较小。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动力弱、宣传力度不够,全市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尚未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改造项目,未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影响全面推广绿色化改造进程。公众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业主单位和使用人参与绿色化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全市尚未建立长效的市场推广应用机制,财政支持不足。

3.全过程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全市主要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绿色建筑工作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对建设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实施节点的管理流程不够明细,监管力度仍需加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等多为业主主动行为,尚未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4.示范引领工作相对滞后

全市通过多举措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相关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相较于周边地市,近零能耗建筑、区域性绿色低碳试点、装配式农房示范等示范引领工作目前尚未开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第三章总体要求

)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城镇建筑为创建对象,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近期(2023~2025年)规划内,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比达到10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建筑能效水平稳步提升,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有序推动,装配式建筑比例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远期(2026~2030年)规划内,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和建造质量显著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各项指标进一步完善。

指标内容

指标要求

2025年)

指标要求

2030年)

指标性质

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当年度)

100%

100%

约束性

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当年度)

30%

50%

约束性

全市新建建筑中近零能耗建筑面积(累计新增)

0.5万平方米

5万平方米

预期性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累计新增)

2万平方米

10万平方米

预期性

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当年度)

8%

10%

约束性

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当年度)

40%

50%

约束性

全市建筑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累计新增)

60兆瓦

150兆瓦

约束性

全市绿色建材认证企业规模(累计新增)

5

20

预期性

2.具体目标

2.1绿色建筑

以城镇民用建筑为对象,大幅提升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比例;重点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率先推动星级绿色建筑集中连片发展;提高新建建筑应用绿色建材比例,促进绿色建材企业发展。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力争绿色建材认证企业不少于5家。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到203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明显增多;绿色建材认证企业不少于20家。

行政

区域

实施标准

发展目标

2025年)

发展目标

2030年)

主城区

1.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

2.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和全装修商业开发居住小区按照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

3.2025年后,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1.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

2.力争创建省级区域示范项目1个。

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

港口副城区

1.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5%以上。

2.绿色建材认证企业3

1.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60%以上。

2.绿色建材认证企业10

河沥片

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

1.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

2.绿色建材认证企业4

汪溪片区

东部及其他乡镇

1.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5%以上。

2.绿色建材认证企业2

1.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

2.绿色建材认证企业6

:主城区、港口副城区、河沥片区、汪溪片区规划范围见附件图一。

2.2建筑节能

全市以城镇民用建筑为对象,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监管力度,着手探索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路线,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试点,加快推动建筑提质增效发展进程。到2025年,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标准,设计、施工执行率均达到100%,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建设不低于0.5万平方米。到2030年,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不断推进,累计新增近零能耗建筑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

行政

区域

实施标准

发展目标

2025年)

发展目标

2030年)

主城区

1.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标准。

2.结合城市更新、公共机构能效提升等项目,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3.重点辖区探索近零能耗建筑试点。

1.2025年度,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为100%

2.累计新增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

3.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达到0.5万平方米

1.累计新增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不低于7万平方米。

2.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

港口副城区

2025年度,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为100%

1.累计新增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

2.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

河沥片

累计新增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

汪溪片区

东部及其他乡镇

2.3装配式建筑

结合宁国市建材企业资源,推动我市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推动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项目中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推动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助力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5%以上;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5%以上。

行政

区域

实施标准

发展目标

2025年)

发展目标

2030年)

主城区

1.新立项的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单体地上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应采用装配式建造。

2.其他地上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采用装配式建造。

3.工业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

1.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2.创建省级装配式建筑基地不少于1个。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港口副城区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

河沥片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

汪溪片区

东部及其他乡镇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5%以上。

2.4可再生能源

依托宣城市光伏建筑应用城市试点建设经验,结合本市丰富的屋面资源,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支持有热水需求的工业厂房、医院、学校、酒店等,适宜推进太阳能光热与空气源热泵耦合技术应用,多措并举拓宽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到2025年,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不低于8%,累计新增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60兆瓦。到2030年,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不低于10%,累计新增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150兆瓦。

行政区域

实施标准

发展目标
2025年)

发展目标
2030年)

主城区

1.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应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

2.针对既有公共机构建筑、工业厂房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在满足结构安全、日常充足的前提下,应装尽装。

3.宾馆、医院等有热水系统设计要求的公共建筑和新建居住建筑,应当统一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

1.累计新增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20兆瓦。

2.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

1.累计新增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50兆瓦。

2.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60%

港口副城区

1.累计新增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30兆瓦。

2.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60%

累计新增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70兆瓦。

河沥片

累计新增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10兆瓦。

累计新增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30兆瓦。

汪溪片区

东部及其他乡镇

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第二次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第二次修正)

4)《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2021年)

5)《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2023年)

2.政策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中发〔202136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标〔202253号)

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的通知》(皖政办〔202211

5)《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科〔2022103号)

6)《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宣政办20212)

7)《宣城市光伏建筑应用实施方案》(宣政办秘〔202265

8)《关于加强宣城市建筑工程装配式预制部品部件推广应用的通知》(建管〔2023131号)

9)《宣城市光伏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建管〔202278

10)《宣城市光伏建筑应用城市试点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建管〔202279

11)《宣城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建管202438

12)《宁国市2023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方案》政办秘〔202313

3.上位规划

1)《安徽省“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2)《安徽省“十四五”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

3)《宣城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4~2025年)

4)《宣城市光伏发电项目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

5)《宣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6)《宁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7)《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四章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1.确立具体化规范化发展任务

持续开展星级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新建全装修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按照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设计建造,鼓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引导农村新建建筑参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建设绿色农房。结合南山园区、港口园区、河沥园区、汪溪园区等重点区域开发,依托“城市更新年”活动打造一批高星级的绿色建筑,推动星级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2.落实高品质好房子建设理念

落实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各环节、全过程下功夫,选取全市重点功能片区(如中心城区、港口片区等)基础较好的地块,推动建设以工程质量为根本、住宅设计为前提、绿色建造为依托、运营维护为关键、技术研发为支撑的高品质住宅,大力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工程建筑领域的应用,协同共建人民满意的“好房子”。切实做好绿色住宅分户验收制度、“业主开放日”活动等使用者监督机制,提高居民参与感、获得感,基于宁国市本地气候特征,提高通风、采光、隔热等舒适性能要求,推动绿色住宅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乡村建设新格局,探索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模式,推广适宜节能技术,提升农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建设适宜我市人文特色绿色农房。

专栏1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推动集中连片星级建筑建设。以主城区作为绿色建筑发展核心,港口副城区、河沥片区、汪溪片区环抱型发展,加快推广建设星级绿色建筑,探索公共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示范,扶持推荐省级示范项目,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重点项目:鼓励市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市城北医院建设项目按照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建设。高标准开展经开区全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借鉴省内外发展先行区的成功经验,开展集约化、绿色化、品质化片区建设。

)广泛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1.持续推进光电建筑一体化发展

积极推动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执行“同步实施、能建尽建”的发展模式,率先在政府办公、企事业单位实施屋顶光伏项目建设,引领带动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及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领域,按照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应用的原则,推动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鼓励在车棚、围墙等建筑构筑物上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提高光伏建筑应用广度。

2.优化提升光电技术综合应用

引入先进的光伏发电设备及应用技术,在老旧厂房、异形建筑等荷载能力不足或不便铺设晶硅类光伏组件的建筑中,推动使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推动光伏建筑应用;鼓励使用光伏瓦、光伏遮阳板、光伏玻璃幕墙等替代传统建筑材料,结合南山园区、港口园区等厂房建设,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建筑应用,鼓励配置必要储能设施,构建局部微电网用能模式,应用光储充、光储直柔等先进用能模式,提升光伏建筑应用。

3.探索拓宽绿色能源应用类型

在不破坏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开展水源热泵应用项目试点示范。有机结合生态乡村建设,打造旅游民宿、度假酒店节能低碳、宜居宜游的特征属性。在新建、改(扩)建有热水需求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同期设计、同步施工、同时验收和投入使用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相耦合的复合式热水系统。积极探索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的绿色生态开发新模式,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多方面创新建设,逐步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挖掘多样性绿色低碳应用场景,积极谋划“零碳乡村”“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创建工作。

专栏2可再生能源应用重点任务

产业支撑:重点推进安徽中鼎资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源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安徽威克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聚焦安徽仕净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等具有牵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项目,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

重点项目:鼓励低密度的城镇建筑、乡村建筑等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鼓励条件适宜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等因地制宜地推广水源热泵技术应用。结合青龙乡龙阁村入选“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发展零碳农房运行模式重点推动文体中心、文创中心、智慧中心、研学中心、市城北医院建设项目等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

稳步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

1.提升标准化专业化技术水平

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T 1466-202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T 5076-2023),组织全市行业主管人员及建设、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检测、材料及设备等相关从业人员,宣贯培训75%新标准各项要求,提高标准执行力度,提升全市主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

2.开展提质效树标杆建设行动

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采用高效节能低碳设备、遮阳隔热技术等措施,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建筑建设路径,推动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相关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本地建筑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发展。有效运用高性能门窗、耐久保温隔热围护系统、高效率机电设备等,推动近零能耗建筑创建工作,形成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优的项目示范,树立新建建筑建设标杆,到2025年,打造不少于5000平方米的近零能耗建筑项目。

专栏3新建建筑能效提升重点任务

政策支持:经宁国市住建局审核,符合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技术规程要求的建筑单体,可享受最高不超过建筑单体计容建筑面积的3%的容积率奖励。

重点项目:推动南山片区、港口片区率先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建设,鼓励市城北医院建设项目、市人民医院县域医共体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等开展进行近零能耗建筑配套建设。2030年,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加速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贯彻惠民生提品质协同共建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社区创建、城市更新等工作,落实既有民用建筑绿色化改造内容。在居住建筑中,鼓励通过增设光伏、修缮屋面防水保温、更换节能灯具和节水器具、更换节能门窗、增设外遮阳等技术措施,提升既有居住建筑的宜居性。学习宣城市老旧小区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电站的建设经验,在保留中心城区建设风貌的同时,采用高效光伏瓦为老城区增添新风景,利用所发“绿电”优先解决小区公共部位能耗费用,产生的光伏红利为小区全体业主所有,切实提升业主生活幸福度。

2.推动可视化易监控平台建设

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依托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建设,锚定“双碳”发展,持续推进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工业模式建设,对于新建、改(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同步设计、安装能耗分项计量装置,扩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覆盖范围。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由单一型的节能改造向综合型的绿色化改造转变,鼓励同比能耗大于均值能耗的大型商业建筑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以办公、医院、学校、酒店等公共建筑改造为重点,大力支持对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增加太阳能光热与空气源耦合系统,提升建筑用能品质。

专栏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工作

重点项目: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公共建筑改(扩)建项目,开展建筑节能综合改造示范,结合一次捆绑立项、分步改造实施等方法,政府对示范项目可采取全额投资或补贴、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推动本地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政务办公大楼、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绿色化节能改造。

力争每年完成不少于1个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重点推进宁国市人民医院县域医共体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挖掘宁国市人民政府发漏、建设大厦等进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改造

(五)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应用

1.聚焦多领域分类型示范带动

以政府投资项目和棚户区安置房项目为重点,推进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全面推广使用预制楼梯,积极推广叠合楼板、预制阳台等预制部品部件,鼓励公共建筑、人才公寓(宿舍)、旅游民宿等工程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

2.进行稳增长促转型产业培育

大力支持钢结构部品部件产业发展,稳步推动本地钢结构厂房建设生产。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混凝土、墙材、门窗、钢材生产加工等相关企业进行延链、补链、强链,结合产业发展向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引进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企业,提升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构件生产和装配建造方面的能力,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扶持开展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建设。

专栏5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工作

重点项目:以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落羽杉湿地公园、板桥自然保护区等特色景区为抓手,结合皖南川藏线、皖南唐古拉特色廊道发展,开展装配式建筑在旅游民宿中的应用,在体现民宿非标准化风格、设计、服务的特征中,体现标准化的、品质化的建设质量。在推动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中,鼓励使用装配式农房建设,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与用房品质。

重点企业:依托宁国华滋筑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同欣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宁国市浙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装配式建筑企业,加大装配式配套设施和研发中心建设,推动本地建筑业转型升级。

(六)有序实施绿色建材推广应用

1.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工程优先使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绿色建筑等级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30%。以新型墙体材料、高性能节能门窗、预拌混凝土、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建材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推广应用,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规范市场消费。加强建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推广纳入目录的绿色建材产品,杜绝性能不达标的建材进入市场。

2.互促共进资源回收多级利用

培育扶持本地建材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各企业单位开展高新建材产品研发,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成效差的建筑产业;加大对国家、安徽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解读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本地企业进行绿色建材申报认定工作。以磷石膏、耐磨砂和建筑垃圾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化综合利用为抓手,扶持水泥、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企业发展,逐步形成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集群,协同处理园区的各类固废,实现减污降碳与废物利用,推动在绿色建材进行规模化利用。

专栏6绿色建材发展重点工作

围护结构及混凝土类:依托华滋筑友建材新瑞混凝土永安节能建材等企业,重点发展外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内外组合保温系统和自保温系统等配套产品研发和技术体系研究。大力支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建筑产品。

节能门窗类:依托海德门窗新邦玻璃等企业,支持研发镀膜玻璃、高透光隔热玻璃、真空玻璃等系列节能玻璃,推动隔热条、气密性材料等配套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本地节能门窗产业链。

(七)科学谋划区域示范创建工作

积极争取省级区域示范项目,以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材应用、超低能耗建筑、建筑错峰智慧供水、智慧住宅等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示范与项目示范建设落地。以区域示范创建工作,为推动宁国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进程,统筹上位政策与区域基础现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专栏7区域示范创建重点工作

以宁国市经开区为区域示范的重点创建对象,结合既有现状分析,依托宁国市充足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铺设条件、强劲的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动能、巨大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潜力,显著的磷石膏耐磨沙等大宗固废回收利用条件等内在优势,结合宁国市“智慧水务”、人才公寓建设等工作内容,挖掘在城镇建筑中开展建筑错峰智慧供水和“智慧+住宅”的创建行动,综合提升省级区域示范核心竞争力,争取省级奖补资金支持,推动宁国市建设发展屡创新高。

(八)常抓不懈闭合监督管理流程

实行全过程精细化监督监管。规范本地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督监管、明确各实施节点管理流程,引导本地绿色建材应用,通过双随机方式不定期组织巡查、抽查和专项检查,确保绿色建筑技术和标准要求在建设、设计、施工、监管全过程中落地。加强对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管理规范绿色建筑市场行为。加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管理,指导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和施工安装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督促建设单位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和单体竣工验收前,组织装配式建筑预评价和复评价。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绿色建筑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市发改委、经信局、自规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促进绿色建筑相关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加大各部门间的协调力度,统筹指导全市绿色建筑推进工作,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绿色建筑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加大技术支撑

建立绿色建筑的技术培训机制,邀请一批专业、权威的省内外专家,定期开展相关技术、技能的培训和交流,提高相关人员与专家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研发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使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产业,建立绿色建筑技术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加大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引进政策,开展“校园大讲堂”授课行动,提升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宁国市职业高级中学的相关技术能力。

(三)强化宣传引导

开展多形式节能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绿色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报道先进典型绿色建筑优秀案例,加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政策的宣传力度,普及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展示宁国市绿色建筑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示范牵引作用,加深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及信心,逐步形成绿色建筑发展需求市场,助推绿色建筑建设发展供给侧升级。积极探索绿色社区的建设模式,增强市民对绿色创建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感。

(四)落实财政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完善绿色建筑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大力支持绿色建筑发展,重点应用于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研发与推广,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制定,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民用建筑改造、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新型装配式建筑等项目示范,绿色建筑区域示范以及绿色建筑宣传培训和公共信息服务。进一步研究制定、完善和落实关于绿色建筑领域各项工作开展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强化政府引导,加快、加大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域的建设和推广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和认同。

附件一:重点指标任务规划图






《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

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根据《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皖政办〔202211号)、《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科〔2022103号)、《宣城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4-2025年)》(建管〔202429号)、《宣城市关于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住建局牵头起草了《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

二、起草过程

2023年12月,市住建局组织邀请相关市直单位、编制单位开展了规划起草工作启动会,深入分析全市近五年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期间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制定规划编制计划、明确规划任务目标,正式开展规划的起草工作。2024年3月20日,再次邀请相关市直单位及编制单位负责人召开讨论会,征求了各单位意见。2024年4月27日,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经过修改完善,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发展目标

以城镇建筑为创建对象,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近期(2023~2025年)规划内,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比达到10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建筑能效水平稳步提升,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有序推动,装配式建筑比例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远期(2026~2030年)规划内,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和建造质量显著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各项指标进一步完善。

四、重点任务

一是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星级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新建全装修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按照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设计建造,鼓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切实做好绿色住宅分户验收制度、“业主开放日”活动等使用者监督机制,提高居民参与感、获得感;大力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工程建筑领域的应用,协同共建人民满意的“好房子”。

二是广泛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推动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执行“同步实施、能建尽建”的发展模式;引入先进的光伏发电设备及应用技术,在老旧厂房、异形建筑等荷载能力不足或不便铺设晶硅类光伏组件的建筑中,推动使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推动光伏建筑应用;在不破坏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开展水源热泵应用项目试点示范。

三是稳步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和安徽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2025年起,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标准。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建筑建设路径,推动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相关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本地建筑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发展。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有效运用高性能门窗、耐久保温隔热围护系统、高效率机电设备等,推动近零能耗建筑创建工作,形成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优的项目示范,树立新建建筑建设标杆。

四是加速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社区创建、城市更新等工作,落实既有民用建筑绿色化改造内容。学习宣城市先进经验,采用高效光伏瓦为老城区增添新风景,产生的光伏红利为小区全体业主所有,切实提升业主生活幸福度。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由单一型的节能改造向综合型的绿色化改造转变,鼓励同比能耗大于均值能耗的大型商业建筑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

五是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应用。以政府投资项目和棚户区安置房项目为重点,推进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大力支持钢结构部品部件产业发展,稳步推动本地钢结构厂房建设生产。引进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企业,提升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构件生产和装配建造方面的能力,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扶持开展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建设。

六是有序实施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工程优先使用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等级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30%。培育扶持本地建材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各企业单位开展高新建材产品研发,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成效差的建筑产业;加大对国家、安徽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解读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本地企业进行绿色建材申报认定工作。

七是科学谋划区域示范创建工作。积极争取省级区域示范项目,以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材应用、超低能耗建筑、建筑错峰智慧供水、智慧住宅等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示范与项目示范建设落地。以区域示范创建工作,为推动宁国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进程,统筹上位政策与区域基础现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八是常抓不懈闭合监督管理流程。实行全过程精细化监督监管。规范本地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督监管、明确各实施节点管理流程,引导本地绿色建材应用,通过双随机方式不定期组织巡查、抽查和专项检查,确保绿色建筑技术和标准要求在建设、设计、施工、监管全过程中落地。加强对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管理规范绿色建筑市场行为。加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管理,指导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和施工安装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督促建设单位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和单体竣工验收前,组织装配式建筑预评价和复评价。

五、保障措施

《宁国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加大技术支撑,提升技术水准;强化宣传引导,普及绿色生活方式;落实财政保障,健全政策体系等四条保障措施。

结果反馈

截止到2024年7月14日,我单位未收到《宁国市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相关意见建议。特此情况说明。


宁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7月15日


收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