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宣城市文旅局《关于报送宣城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的通知》要求,为着力推进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宁国市文旅局起草了《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一)在线留言:请在“我要留言”中留言。
(二)电子邮件:请将反馈意见发送至759314128@qq.com,并请在邮件主题注明“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
(三)信函方式:请将反馈意见寄至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科,地址:宁国市宁城北路3号文化和旅游局,联系电话:0563-4106085;并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
征集时间:2024年5月20日—2024年6月20日。
联系人:产业发展科 周旭东;
联系电话:0563-4106085
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5月20日
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报送宣城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的通知》,着力推进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步骤和目标
围绕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坚持项目引领、全域联动、业态融合,按照“五年见成效、十年成规模”的建设步骤,共建共享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我市在大黄山地区优越区位条件和独特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集群,为我市加快建设具有产业竞争力、城市吸引力、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中小城市增添文旅动能。
2024—2028年,我市大黄山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28年,我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40亿元。
2029—2033年,我市大黄山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2处,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对财政贡献不断增加。到2033年,我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20亿元,接待入境游客实现大幅增长。
二、高品质发展休闲度假产业
1.打造“1234”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即:1个核心景区——青龙湖景区,力争打造成为长三角康养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目的地的支撑项目;2条自驾游风景道——“皖南川藏线”、“皖南青藏线”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风景道;3条生态绿道——东津河绿道、中津河绿道、西津河绿道,打造最美山水景观休闲廊道;4个旅游组团——以中心城区、河沥溪老街为核心的主城区旅游组团,以恩龙、山门洞、汪溪为龙头的北部田园康养度假旅游组团,以青龙湾为龙头的西南部生态度假旅游组团,以夏霖、畲乡、龙门、吴越古道为龙头的东部西天目山运动体验旅游组团。(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青龙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配合单位均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再单独列出)
2.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进入省百家重点文旅企业库、百个准备项目库,积极申报全省“十佳谋划项目”、“十佳落地项目”、“十佳项目推介官”。(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全力推进希尔顿花园酒店、真也天境、万家仙人洞文旅康养综合体、千年龙窑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青龙湾水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EOD项目、中国树博园国际森野度假区等项目建设,盘活红楼梦文化园、千秋畲族风情园等一批优质文旅资源。(牵头单位:文旅局、青龙湾管委会;配合单位:林业发展中心、乡投集团)
3.加大传统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思维,引入国有优质资本,加快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以河沥溪老街、胡乐老街等传统古村落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林业发展中心、宁阳控股)
4.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计划。用足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开展乡村旅游“双微”“主题村”“风景道”“后备箱基地”等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交运局)围绕“皖南川藏线”“皖南青藏线”,重点推进霞西抽水蓄能电站组团旅游综合开发、万家水库旅游综合开发、“千万工程”美丽乡村项目、交旅融合美丽公路项目等,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交运局、市文旅局、市林业发展中心、宁阳控股)
5.加快发展研学旅游。围绕千年龙窑、宣石等文化标识以及市博物馆、梅林标本研学等,塑造“旅游+科普”“旅游+教育”,推出系列集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文化教育、自然体验和科普研学产品,打造适应不同客群需求的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文联)
6.提升自驾徒步风景道。实施皖南川藏线“毛细血管”畅通工程,加大沿线“微循环”道路提升和景观美化,促进“流量”变“留量”。加快吴越古道、徽湖古道等旅游开发,打造长三角户外徒步精品线路。(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交运局、市教体局)
7.加强新业态产品开发。积极探索打造以森林“醉氧”、湿地休闲、乡村度假等为重点的生态度假新业态新产品。(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青龙湾管委会、市林业发展中心、市生态环境分局)围绕胡乐一万岭、红杉林、青龙湖等山水林田湖资源,推出更多网红打卡点,打造一批乡村最美摄影点。(牵头单位:市文联、市文旅局;配合单位:青龙湾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发展中心、乡投集团)围绕两条自驾风景道,打造一批精品民宿、自驾营地、露营酒店等,加快推进许村宿集等“皖南川藏线”沿线民宿集聚区建设,(牵头单位:乡投集团;配合单位:青龙湾管委会、市文旅局)支持真也天境、星空营地等建设成知名特色自驾营地。(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交运局、市农业农村局、青龙湾管委会)支持花林畈、高峰溪流、红杉林等主题“村咖”微景点建设,实施方胡路“难翻岭”等系列网红景观节点打造,进一步增强“引流”效应,实现“西客东引”。(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交运局、青龙湾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
8.加快旅游智慧化提升。建设全市智慧旅游中心,完善景区分时预约制度,普及语音地图、扫码识景、刷脸消费、无感支付、电子导览图等智慧化服务,共建大黄山文旅数字化平台,共享旅游服务与监管数据。(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局)
三、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9.加快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创意产品培育开发,强化“双招双引”,积极引进文化头部企业及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以时尚创意促进农业、工业及文旅、文博、会展、商贸等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数字文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新业态,打造创意设计策源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文化创意企业。(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文旅局、市科技局、市融媒体中心)
10.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深度挖掘本地特色产品,加大地方特色产品研发和文化创意植入,包装推出陶艺制品、农林特产、竹木工艺、茶饮文化等四大特色地方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特色伴手礼。(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林业发展中心、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
四、积极发展医疗康养产业
11.加快康养基地建设。紧抓宣城市全域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机遇,围绕老年群体、高端人群等,加快推进恩龙文旅康养小镇、真也医养等项目建设,打造候鸟式、家居式、医养式长三角一流养老康养基地。(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文旅局、市卫健委)
12.加快疗休养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职工疗休养基地,鼓励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到基地开展疗休养活动,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牵头单位:市总工会)
13.加快医养基地建设。依托市医院迁扩建、城北医院建设,积极招引康养头部企业和高端医疗,发展多业融合的康养产业,建设一批医养康养项目,带动中医药、适老家居等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医养康养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市卫健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五、高水平发展体育赛事产业
14.大力支持低空飞行产业。拓展青龙湾通用机场功能,大力的发展低空飞行产品,优化完善停机坪规划布点,打造更加丰富的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支持港口西村等滑翔伞飞行体验旅游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交运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文旅局)
15.高水平举办体育赛事。积极举办“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宁国皖南川藏线站、长三角体育节匹克球全国公开赛、长三角体育舞蹈邀请赛、安徽省龙舟公开赛宁国站、青龙湾公开水域游泳赛,推动赛事运营、竞赛表演、运动休闲、体育文创等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具备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市教体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
16.推进冰雪设施建设。加大冰雪旅游项目招引建设,丰富冰雪项目业态,加快推进极地冰雪世界项目落地建设,提升仙霞龙门四季运动旅游项目建设水平。(牵头单位:市教体局;配合单位:市文旅局)
六、加快发展会展产业
17.发展会展品牌经济。围绕我市产业特色,做大做响中国·宁国山核桃文化旅游节、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安徽露营大会等会展产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积极争取承办国内外文化交流节会,开展国际性赛事娱乐活动。积极参入“大黄山”境外营销推广,编制入境游线路产品,打响“皖南川藏多彩宁国”文旅品牌。(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政府办<市外事办>)
18.提升会展服务设施水平。加大旅游项目招商,积极引进1-2家高端国际品牌酒店。加快推进市文体中心、希尔顿花园酒店等项目建设,提升现有旅游饭店住宿、餐饮承载和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引进专业化的会展龙头企业,为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专业会展、企业商务活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会展接待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招商合作中心、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七、提升发展文化服务业
19.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持续实施皖南花鼓戏孵化计划,创作、推出、储备一批优秀戏曲作品。扶持优秀民营剧团发展。探索艺术精品与旅游融合发展,送文艺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进乡村、进商文旅综合体(街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
20.积极培育公共文化空间。按照“布局科学、规模适当、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到2027年,每个乡镇依托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建设融合“阅读分享、艺术展演、培训讲座、科普教育、文艺沙龙、影视播放、公共社交”等功能的公益性、综合性和特色性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文旅局、财政局)
21.活化地方非遗文化。抓好“红楼梦文化、畲乡文化、龙窑文化”等活化利用,充分挖掘名人民居民俗等人文资源等。充分发挥好龙窑大师工作室、紫砂艺术研究院实训基地、安师大教学实习基地、国际陶瓷艺术家创作基地等平台,推动特色工艺、非遗项目产业化,支持宁国龙窑、紫砂微雕等传统工艺产业发展壮大,高水平建设一批非遗工坊、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完善产品生产、展示、交易产业链。(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弘扬乡土艺术文化。以西村、畲乡、胡乐等为重点,推进“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建设。深化与中国摄协、中国美院、省艺术学院等文艺协会和院校战略合作。鼓励各地采取减免租金等方式,吸引省级以上文艺类协会、高校及返乡文艺类人才等,到乡村投身文艺工作和文创产业,打造一批以美术写生、摄影采风、影视制作等为主题的艺术乡村。(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23.发展特色美食文化。加大“皖美好味道 宁国招牌菜”普及推广,延伸推出宁国系列养生、养颜、养胃菜肴,形成清水湖鲜、绿色农家、畲乡特色、红楼文化等四大系列美食,不断提升宁国美食旅游文化水平和知名度。(市文旅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4.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绿美江淮”行动,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强化资源监管,做好森林督查和图斑监测工作。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突出抓好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疫情联防联控,全力实施黄山松材线虫病疫情歼灭战涉及宁国市任务。(牵头单位:市林业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分局)
25.推进绿色标准化体系建设。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推进3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成生态停车场并配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建立旅游环境监测预警机制,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做好预约调控、环境监测、流量疏导,实现游客流量控制与环境容量监测数据共享。(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分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发展中心、市交运局)
九、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6.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立足“皖南川藏线”、“皖南青藏线”,科学规划建设覆盖全市景区景点的旅游厕所、停车泊位、观景驿站、加油站、充电桩、移动信号设备、标识标牌等,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旅游供给体系,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交运局、青龙湾管委会、市工信局、乡投集团)
27.加快推进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宣绩高铁项目及皖赣铁路宁国城区段改线工程建设,加快宁临城际轻轨等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大黄山区域高铁出行便利度。(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全力推进宁旌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G329宁国段升级改造及S345美丽公路提升。实施普通公路养护工程、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安全提升工程,加大日常养护和路政管理力度。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建设。支持青龙湾通用机场扩建升级。(牵头单位:市交运局)
28.推进旅游风景道建设。积极推进“皖南川藏线”申报国家级旅游风景道。“皖南青藏线”申报省级旅游风景道,进一步丰富旅游风景道沿线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功能和品质。(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交运局)
29.拓展旅游专线公交。依托现有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结合沿线景区景点分布,进一步延伸公交服务范围,有效串联核心景区景点。建设维护好一批具有地方文旅特色的公交站台。鼓励开通城市观光巴士,为市民旅行打造更加便捷舒适出行环境。(牵头单位:市交运局)
30.开展A级景区气象灾害综合治理。加强A级景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防御,将气象监测设施建设纳入景区配套建设工程,开展A级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实现A级以上旅游景区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全覆盖,严格执行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牵头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应急局)
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31.加大项目包装和争取。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康养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的重点项目,争取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民宿贷”、“旅游贷”等信贷产品和创新旅游保险产品,建立完善文旅产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服务。(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产投集团)
32.加大财政支持。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用于宣传推广、高端民宿培育、基础设施提升、引客入宁、项目谋划、招商推介等。(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文旅局)
33.加强要素保障。落实“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积极争取大黄山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安徽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和重点项目用地清单。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林地定额指标优先保障大黄山重点项目建设。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依据省《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举措》(皖地用改办〔2023〕9号)规定,按照“用多少、转(征)多少、供多少”的原则,实施项目批地、供地。(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林业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34.积极盘活存量资源。鼓励利用闲置农房、宅基地、“小三线”厂房、废弃工矿等存量工业用地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支持市场主体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和符合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利用旧厂房旧设施旧仓库提供旅游休闲服务,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建设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市国有平台公司投融资作用,探索“运营主体+村集体+村民”的整村运营模式,以“整村经营”的开发理念助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稳妥争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鼓励探索市场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入股、联营等模式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共同兴办企业,探索拓宽项目落地途径。(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分层分级培训机制,加强民宿管家等人才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民宿管家等专业管理人才,线上、线下开展民宿管理人员培训,制定《宁国市民宿发展管理办法》,提高民宿管理水平。探索“乡村运营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技能比赛和行业评优,加快培养一批旅游村、旅游景区、旅游民宿、特色餐饮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及行业“带头人”。(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委党校、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安材学校)
十一、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36.强化组织领导。将我市大黄山建设工作专班与市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合并,市文旅局负责大黄山建设日常推进工作,出台《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市有关单位明确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科室和联络员,负责本单位推进大黄山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37.实施百千场景工程。开展气象景观资源调查,摸清我市优质气象景观资源的时空分布,形成全市气象景观资源“一张图”。依托云海、雾凇、雪景、日出、霞光等气象景观资源,建设10处以上“气象景观观赏地”。(牵头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打造特色村落,引入优质社会资本推进特色村落保护和利用。(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文旅局)
38.加大“双招双引”。结合我市资源禀赋,聚焦六大高端服务业,编制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清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组建休闲康养康养项目招商专班,建立重点项目领衔领办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教体局、青龙湾管委会、乡投集团)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作用,构建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会展招商等平台,积极采用产业生态招商、场景招商等新模式,建立完善社会化招商机制,不断推动市外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向我市集聚。(牵头单位:市招商合作中心)
39.加大文旅宣传推广。制定我市大黄山营销计划,重点面对“长三角”都市圈,开展大黄山营销活动,深化开展地区间政商企的多层次合作,推进产品互联、游客互送,深度开发长三角客源市场,进一步擦亮“皖南川藏多彩宁国”城市名片。(牵头单位:市文旅局、市招商合作中心)
40.实施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信用+监管”新模式,加强旅游企业失信及不文明信息通报。强化行业安全监管,建立完善旅游新业态监管部门协同机制,守牢旅游安全底线。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促进旅游企业提高信用意识、服务意识,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将文明旅游宣传有机融入导游服务、景区服务、星级饭店服务等旅游志愿服务全过程,努力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交运局、市教体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民政局)
41.强化工作督导。定期开展大黄山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实施情况的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推动文旅、体育、统计、公安、市场监管、税务、交通、商务等部门统计数据的互联共享,强化文化旅游大数据分析,为大黄山建设提供数据支撑。(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统计局等)
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为全面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宣城市文旅局《关于报送宣城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的通知》要求,为着力推进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宁国市文旅局起草了《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4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我局通过宁国政府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宁国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意见征集期间,我局未收到社会公众意见。
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