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宁国,除了感受自然与文化,还有这样一处地方,它远离喧嚣,遗世独立而极具烟火气,时过境迁,漫长岁月赋予的沉静,让胡乐有了更迷人的气质。
胡乐镇明初始建巡检司(故称胡乐司),依山傍水而建,历史已逾千年。小镇没有被商业化,依旧古风尚存,仿佛岁月的流逝,在这里只是一种形式。
西津河水穿桥而过,古老的青石砖块,诉说着石桥久远的历史。廉夫桥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为清代宁国六大石拱桥之一,造型独特,是江南少有的五孔连拱石桥,200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初名“陈公桥”“神功桥”,民国(1938年)遭水毁,胡乐驻军108师师长张廉夫率全师官兵捐资修复,后更名为“廉夫桥”。桥上行人如织,桥下碧水淙淙,美丽清秀。
来到胡乐老街,漫步于青石板小巷,感受古村落的脉搏。西津河在街旁静静流淌,花草恣意生长,屋前干活的老妪,对着街头漫步的行人轻轻微笑。
老街像一个“时间胶囊”,将千年徽韵、百年先贤所蕴藏的厚重历史文化感与小镇富有烟火气息的市井生活怀藏并存。
周氏宗祠 | 位于胡乐村下中川村民组,2004年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生在胡乐村下中川的清代音韵学家周赟,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一生致力于汉语音韵学研究,著有《蓉裳文稿》。
老街上的周赟纪念馆记录着他的传奇人生。
老街旧巷,古田记忆,写满岁月悠长。现如今,老街落寞、沧桑了许多,但对有回忆的人来说,却是别有一番“韵味”。
老街口,有一家闲置的胡乐司饭店,70年代末,胡乐镇木材、黄沙等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徽州商人前来经商,于是,饭店应运而生。
作为70、80年代的国营饭店,胡乐司饭店坐拥四层楼,28间房,各种设备应有尽有,除了可供住宿外,还设有餐馆、理发馆等,是胡乐稀有罕见的高档场所。
漫步至老街中段,你会偶遇一间名叫“精一堂”的百年中药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对外经营,现已传到了第三代。
走进店里,老实木药柜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药名,瓶瓶罐罐也古香古色,一个个抽屉状的小方格内装满了白芷、茵陈、仙茅等200余种中药材。
明清时期,老街共有一元春、天生堂等大小中药铺5家,各有特色,如今只剩“精一堂”坚守于此,保存着老街百年前的繁华和传统中医悬壶济世的精髓。
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抹去人们对故乡老屋与老物件的怀念。2021年,胡乐村书记吕龙文接过守护老屋“汪永泰”的接力棒,逐步修复了斑驳的墙壁、破损的屋脊,老屋重获新生。
承载着岁月印记的“老物件”被有序地陈列在堂前,它们穿越历史风尘,无声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春林油坊依旧每天开门营业,历经沧桑,飘香多年,承载着传统手工榨油的“记忆”。
皖风应知我,吹梦到胡乐!当你感到迷茫时,不妨去老街走一走,看看普通人的努力勤劳,看看那仿佛远去的生活,窥探生命的本真,一切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