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制定出台《宁国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我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从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十个方面全方位支持鼓励企业创新。成立产投集团,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和新禾创业投资基金,专项投资初创型研发类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出资3200万元参与成立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宣城子基金,专项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联合省科技担保公司开展“科技贷”,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今年,我市计划投资4.2亿元启动G60科创走廊宁国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孵化-小试-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载体。
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实力。坚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6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38%,兑现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2.2亿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额2.8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额3000万元。支持企业在沪苏浙创新资源集聚地区设立域外研发机构19个,我市80%以上规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中鼎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上海国际研发中心,中鼎密封件“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制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评全省唯一优秀等次企业重点实验室。积极引导企业投资逐步由传统的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老三样”,向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动力电池“新三样”转变。目前,总投资72亿元的吉利12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的落户,加速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总投资112亿元的仕净光能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标志我市未来有望成为代表全球先进技术水平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增添科技创新强劲活力。完善“人才强市30条”,突破性将薪酬补贴、购房补贴等奖补政策延伸到专科学历、中级工层次,并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住房等奖补,去年以来对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奖励住房28套。建立市场化引才机制,开通运营人力资源产业园,引进17家企业入驻,通过开展公共就业招聘活动引进大专学历及中级工以上各类型人才1600余名。整合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及中鼎、保隆等企业的教学培训资源,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工匠学院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学院,并累计投入2.8亿元建成14万平方米“宁国智谷”。目前,我市已引进孵化科创团队26个,撬动产业资金近5亿元。完善宁国籍在外人才联系服务机制,落实优秀人才贡献奖励、人才公寓入住、子女择校入学、家属工作调动、医疗等生活服务保障,切实让广大人才感受到“宁国力度”和“宁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