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奋楫争先、全面推进,高标准完成好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
抓水旱灾害防御,筑牢防灾减灾堤坝。
一是推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走深走实。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台风情况,严密监视雨情、水情、工情,全天候处理基层预警平台水库超汛限及暴雨超
阀值
等汛期日常监测预警工作,及时下发各类预警信息及文件,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日常工作。二是高标准开展山洪点评价工作。全市现有山洪灾害点128个,许多点标准不够,数据不详,位置不准确等等,主汛期结束后,将根据领导统一部署,协助第三方认真开展所有山洪灾害的基本数据普查及上报,确保明年山洪灾害防御的准确性。
(二)
抓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一是积极推进万家水库工程。督促加快项目洪评、水保、环保等第三方服务采购。加快征收征迁进度,督促土地尽快交付施工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工人生活区等附属设施建设,确保形象工程有进度。计划9月底前完成项目部营地、混凝土拌合站、现场实验室、施工临时道路及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一期施工导流。计划年底前完成一期施工围堰、左岸大坝基坑开挖70%工程进度。计划年底前完成左右岸坝肩开挖支护、灌浆平洞。二是积极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宁国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批复;继续推进《宁国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工作;启动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评估和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三是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中溪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批稿)》批复;开展《宁国市汀溪河(板桥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工作,计划12月底前上报宣城市水利局审查批复。四是积极推进桥头水库前期工作:补充完成实物指标调查成果,进一步修订完善项目建议书,上报发改部门立项。五是积极推进水阳江上游(宁国)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二期):积极对接财政、发改等部门,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待专项债资金下达启动工程建设。
(三)抓河湖治理,改善水域环境。
一是以更高的标准压实河(湖)长责任。积极落实河(湖)长巡查履职提醒机制,在完成常规巡查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主汛期、节假日等特殊时期下发《工作提示单》及时提请各级河长湖长开展巡查、调度,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强化河湖长教育培训,积极对接上级水利部门及市委组织部,拟在全市主体培训班中开设河湖长制专题课程,邀请宣城市河湖长制专家开展授课,着力提升全市各级河湖长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是以更细化的举措改善河湖环境。常态化开展河湖问题市本级督查工作,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刻汲取滁河水质污染事件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教训,督促各级河长、牵头协助部门及属地认真履行河道巡查管护责任。同时以第一次河湖管理范围划界为基础,持续补齐未划界河湖管理保护短板,实现区域内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全覆盖。加强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管理及用途管制,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等工作。督促完善“人防+技防”措施,加强日常执法巡查检查,保持对涉河违建、侵占河道等行为高压严打态势。三是以更健全的机制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评价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完善河湖长制牵头协助部门责任清单考核管理制度,细化分解河湖长制牵头协助部门职责任务,确保各协助部门切实发挥作用。四是以更多元的手段强化宣传引导。继续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已与央视相关栏目
签定
意向协议,扩大河湖长制的宣传影响力。扎实推进第六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拍摄工作。持续提升民间河长彭道发全国“最美河湖卫士”称号影响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民间河长、基层巡河员护河员作用,营造全社会爱河护河浓厚氛围,赢得更加广泛的社会治水共识和力量。
(四)抓水土保持,建立完善治理模式。
一是持续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行政许可(核准备案)工作。二是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委托第三方服务单位对市域内已行政许可(备案)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于11月底前完成全部监督检查任务并提交监督检查报告;待水利部及安徽省2024年度水土保持疑似违法违规项目图斑下发后,按照部、省要求,对违法违规项目进行查处。三是继续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推进潘茶小流域工程建设工作,积极利用晴好天气,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抢抓进度,确保工程如期完工,于年内完成法人验收;宁墩小流域工程现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质量合格,按照宣城市局时间安排,将于8月底开展竣工验收。四是按照要求完成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划定工作初步方案并报省厅审查,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划定工作初步方案,11月底前报送省水利厅审查。
(五)抓水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水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强保护和节约工作。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和社区创建活动,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节约宣传教育,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参与度。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取水、非法涉河建设项目等违法行为,维护水资源、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秩序。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关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信息化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水资源、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进信息化与其他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
(六)抓安全监督,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水利工程“飞检制”工作走深走实,落实工程质量检测资金,落实检测单位。二是高标准开展水利工程质量建设,编制并组织开展开展宁国市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汛期后,组织开展1-2次在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置,努力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完成在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建设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
(七)抓建设管理,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抓好水库建设管理。2023年建设的六庄等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试运行,待汛期结束后提请宣城市水利局组织竣工验收;加快建设2024年纳入国债项目清单的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在12月份完成全面建设任务;配合省水利厅排灌总站实施18座纳入2023年安徽省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试点项目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配合省水利厅排灌总站启动2024年列入国债项目清单的15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项目,6至10月完成所有渗流压力监测及视屏监控设备安装调试,11月开展设备并网上线及试运行工作,12月份组织工程完工验收。二是加强水库日常运行管理,巩固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结合乡村振兴需求,开展水库维修养护及提升水库基础设施。加强日常管理考核,将水库管理成效直接与乡镇年底目标管理考核和季度管护资金挂钩,调动各乡镇水库日常运行管理积极性,增强水库管理成效。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降等计划,完成7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3座水库降等工作。做好水库工程汛期调度,按照雨情、工情,调度水库工程蓄水情况,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三是抓好小水电行业监管。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安全度汛及生态流量泄放专项检查,结合雨水情及时调度电站水工程,确保安全运行。年底前完成电站大坝安全评估,确保电站大坝安全评估全覆盖;促进小水电行业健康发展,年内配合月亮湖水电站争创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配合东风坝水电站争创绿色小水电。四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做好已完成的宁国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工程资料整理及验收工作;督促指导相关乡镇街道完成宁国市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桥头铺水站、梅林镇阳山水站、仙霞镇仙霞水厂工程建设任务,计划8月份开工建设;做好宁国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债券使用工作,争取再续发1500万元,用于宁墩水厂甲供材及净水设备采购;积极协助乡投集团,做好已完成工程的建后运维管护工作;制定农村24小时供水保障分散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做好甲供材净水设备采购,督促指导乡镇街道完成2024年149处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完成后,督促属地政府,做好工程资料整理及管护工作;按相关规范,完成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