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486344515H/201804-00036 | 组配分类 | 发布会实录 |
发布机构 | 宁国市商务局 | 发文日期 | 2018-04-16 00:00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新格局,发布会实录 |
信息来源 | 市商务局 | 主题导航 | |
信息名称 | 【热点】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着力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 内容概述 |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安徽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具有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又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可以说“左右逢源”,要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开放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主要成就体现为“四个显著”:
一是开放发展实力显著提高。五年来,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累计实现2406亿美元,年均增长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举超过500亿美元,达到了53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8%,总量和增幅均居中部第2位。服务贸易累计实现317亿美元,年均增长23.3%。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673亿美元,年均增长13%。对外投资累计4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54亿美元。
二是开放发展结构显著优化。五年来,开放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皖江、皖中、皖南、皖北和大别山等区域开放协调发展。开放型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贸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6.2%提高到24.7%;累计已有80家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15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比重从17.4%提高到20.8%,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从28.2%提高到36.3%。
三是开放发展后劲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推进自贸区创建,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56项,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对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各类开放平台和主体加快成长,新增国家级经开区5家,新获批建设3家综合保税区、4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11个进境指定口岸、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7年,全省外贸备案登记企业达到2.8万家,实绩企业超过7000家,其中,过亿美元企业达到68家,过10亿美元企业6家。
四是开放发展合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开放发展新思路,党委政府领导、商务主导、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开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培育外贸竞争优势、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推动企业跨国经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省开放发展专项小组、自贸区经验复制等议事协调机制,开放发展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各地各部门积极支持开放发展,发展环境加快优化。
五年来的开放发展成就,让我们感到自豪,也使我们更加自信。我们齐心协力推进开放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内陆开放新高地。主要做法为“五个聚焦”:
(一)聚焦顶层设计。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开放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体现为“四个一”:一是召开“一个推进大会”。去年3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进大会,这是安徽开放发展历史上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大会,明确了“四高”的开放发展目标。二是出台“一个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明确未来一个时期的安徽开放发展方向和路径。三是推进“一个实施方案”,制定省开放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包括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分别制定施工图、路线表。四是健全“一套工作机制”。成立省开放发展专项小组及办公室,各地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建立责任分工、联动协调、跟踪督查、情况通报工作机制。专项小组进行“月调度、月通报”,仅去年就召开12次调度会,组织开展开放型经济、海关特殊监管区、开放发展等3次大调研。
(二)聚焦战略定位。推进开放发展,必须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我们紧紧围绕“三个重要”的战略新定位,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区域合作。一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重点国别合作带动,巩固提升对德合作成果,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于去年底获商务部批准。合肥、芜湖中德合作智慧产业园挂牌筹建。支持奇瑞汽车、江汽等四家单位成功加入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我省单位占中方总数近十分之一。去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04亿美元、增长10.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961万美元、增长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0个百分点。二是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全面提升皖江地区开发开放水平。积极推动与上海港、宁波港、南京港战略合作,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推动建立水运、铁路、航空口岸联盟,积极发展“口岸+产业+市场”于一体的口岸经济。三是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瞄准沪苏浙高科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传统产业链的高增值环节,推进皖江、苏滁、苏皖等产业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
(三)聚焦产业支撑。不管是内陆还是沿海,要成为开放高地,最根本还在于练好“内功”,最核心的是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此,我们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强产业开放的文章。依托“三重一创”和重大创新平台,围绕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外向型的大企业大项目,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机遇,积极引进知名国际服务型企业,去年外资领域出现“三个首家”。二是做优招商引资的文章。坚持引资引技引智一体,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聚焦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领军人才,扎实推进引资工作项目化。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意见》《关于促进外资增长的实施意见》,推动15个市依法出台招商优惠政策,鼓励各县区出台配套政策。三是做实对外投资的文章。认真把握“有保有压”的原则,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加快建设3个省级境外合作园区,推动投资项目集聚发展,引导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对境外高端制造、矿产资源开发、商务服务等领域投资增多,对外投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服务实体经济效应显现。
(四)聚焦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水平是衡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促进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以更大的力度、更务实的举措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推动外贸回稳向好、持续发展。一是坚持育企业与拓市场并重,着力扩大外贸规模。实施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完善省市县三级外贸孵化机制,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进出口实绩企业均创历史新高。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境内外知名展会,探索在沙特、阿联酋举办境外商品展。二是坚持促出口与扩进口并重,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汽车整车出口量连续12年居全国第1。跟踪服务进口大项目大企业,去年,全省机电产品进口86亿美元、增长93.6%,资源性产品进口69.5亿美元、增长25.3%。三是坚持新业态与新模式并重,着力增强外贸后劲。去年,全省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4.2亿美元、增长35.5%,出口包裹800多万件,进口包裹8万余件。大龙网在合肥建成家电离岸集采中心,安徽一达通实现出口7000多万美元、增长1.7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15家企业、4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企业和项目数均居中部第1。
(五)聚焦基础保障。实践证明,扩大内陆开放,必须在基础设施、通关便利和平台建设上狠下功夫,大幅改善开放条件,为开放发展铺平道路、提供支撑。主要体现在“三大”建设上:一是构建高水平大平台。成功举办第十届中部博览会、国际徽商大会和“四百”对接活动,以及“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迎客天下”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打造引资引技引智的“金字招牌”。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扩能升级。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因我省商务工作成绩突出,国务院和商务部奖励我省1个省级开发区提前升级国家级、1个国家级经开区扩区指标。在2016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合肥经开区居全国第10位,芜湖、铜陵经开区分别位列全国第20位、22位,进入全国国家经开区第一方阵。二是构建高标准大通道。协同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电网、气(油)管线、信息网络、物流通道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通道,进一步畅通陆路、水路、航空和网络四大口岸通道。三是构建高效率大通关。积极争创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自贸区制度经验复制推广;积极深化大通关国内合作;去年底,正式建成运营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开放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国英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努力闯出新时代深化改革、内陆开放的新路子”,自觉服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开放发展行动计划为主抓手,积极对接全面开放新格局,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