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63J/202001-00032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宁国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1-07 发布日期: 2020-01-07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63J/202001-00032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宁国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1-07
发布日期: 2020-01-07
关于宁国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1-07 17:04 来源: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1月3日在宁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小陆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宁国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下行、实体经济税收大幅下滑和“利奇马”台风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要求,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五个年”活动,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8亿元,增长8%;完成财政收入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7%和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加快创新驱动,质效动力不断提升
  1.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列入省、宣城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开工项目个数、竣工项目个数均位居省、宣城市前列。持续开展对上衔接,一批事关宁国未来发展的牵动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宣绩高铁开工建设,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可研报告及施工详图设计编制工作加快推进,万家水库可研报告正式完成。
  2.工业质效不断提升
  扎实开展“质效动力变革年”活动。经开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获批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倾斜。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六大产业集群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80%。
  3.服务业支撑力增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亿元,增长10%。推进农村电商优化升级,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引进一米国际入驻电商产业园。詹氏与三只松鼠、山里仁与良品铺子等知名电商实现战略合作。亚夏、恩龙、安迪、康宁4家企业入选宣城市“民营零售企业20强”。预计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6.5%。
表一 创新发展专栏

主要领域

取得成效

科技创新

推进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三大公共检测平台正常运营,科技成果展览馆达到开放标准,科技孵化中心主体建成

司尔特、恒达活性炭院士工作站成功挂牌,新增保隆、聚隆、莱恩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成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安泽电工跻身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中鼎入围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跻身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企业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落户科创团队3家,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1

质量强市

组织华丰耐磨、宏宇铝业注册马德里商标,组织民生纸业等6家企业参加安徽省品牌价值评价,组织东方碾磨等5家企业参加国家级品牌价值评价

沙埠粮油加工厂获得安徽老字号称号,黄花云尖茶叶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宣城铁皮石斛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主导和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3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6.83

要素保障

处置僵尸企业”19家,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20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50

开展攻坚清零行动27次,完成征迁7.9万平方米,拆除违建近1万平方米

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补助资金7.4亿元

支持晨光精工、凤形申报2019年度省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亚新科申报2019年度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鼎密封件、司尔特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估

重点项目

金瑞、津隈、中泰、永利、聚隆联创、三森、国泰等项目开工建设,萧山工业园、亚新科工业园、中鼎橡塑、人峰、永耀、万佳、双巨、德信、固宁、宏宇等项目竣工投产,中德智造小镇、永泰、汉扬、恒基、上阳、蛟龙、新创等项目稳步推进

万家仓储物流城二期、中国电信宁国分公司通信枢纽楼等项目开工建设,栖凤悦园大酒店投入使用

  (二)推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1.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年”活动,成功申报中国特色农产品示范区,获评中国绿色示范城市、中国休闲农业示范城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大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26亿元,增长12%。
  2.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全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园、城北新城PPP项目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5公顷,改造提升园林绿地面积3公顷,新增城市绿道12.1公里,进一步提升“三绿”指标。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个,背街小巷治理7条,设置智能充电设备82套,完成“清清亮亮”工程38个。
  3.美丽乡村成效显著
  持续推进“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七大整治”,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主干道沿线和旅游线路沿线得到有效治理。完成3400座厕所改造任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省级中心村6个,实现省、市、县三级中心村建设全覆盖,仙霞村、千秋村荣获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称号,云山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表二 协调发展专栏

主要领域

取得成效

农村改革

全市105个村完成股份制改革,共登记个人股东31.3万个,设置股权33.2万股

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注册登记证书105

全市共有90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实施项目138个,村集体投入资金1.8亿元,财政资金及形成的资产投入3300万元,村集体收益1600万元

主体培育

新增国家级合作社2家、省级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

全年培育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170名,农村电商100

新认证三品一标”12

重点项目

山宝山核桃及米制品加工项目开工建设,云燕食品生产基地项目即将投产,农耕主题研学旅行基地、好人缘生态农业观光园、奇隆山核桃加工等项目稳步推进,港口湾灌区工程(宁国项目区)、水阳江中游治理(宁国段)、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街巷支线路网项目开工建设,独山路、仙霞南路、旗山路、仙霞北路、汪溪路、张村路、胡乐路、宁虹公路市政段振宁路跨东津河大桥建成通车,泗联河公园、东津河公园投入使用,天然气宣宁黄支线宣宁段宁国分输站投入运行,图博馆稳步推进

  (三)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1.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深入实施林、河(湖)长制,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青龙湾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力开展“三大一强”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绿盾2019”排查点位问题整改,生态环境部2019年“清废行动”交办点位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全市空气质量、水源保护、土壤污染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2.休闲旅游亮点纷呈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提速年”活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青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千秋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举办第六届山核桃文化节、老式汽车公开赛。“皖南唐古拉”越野自驾游精品线路荣获“安徽省最佳自驾游产品”和“安徽省最佳自驾旅游公路”称号。全年累计实现游客接待量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
表三 绿色发展专栏

主要领域

取得成效

生态文明

大力实施移风易俗等六大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评议身边好人、讲述好人故事、好人现场交流等活动,全年共评选宁国好人119名,宣城好人18名,乐金美入选安徽好人榜,殷美明入选中国好人榜

环境保护

水质断面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实现双达标

建成畜禽粪污资源化配套设施的养殖场302个,畜禽粪污资源化配套率达到92%

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加工行为,拆除砂场及砂石加工点26

重点项目

城北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工建设,南山污水处理厂、汪溪污水处理厂、开发区电镀中心建成运营,电镀企业完成搬迁

鸿门旅游综合体、茶香慢城、宣石博物馆、山水邻国运动度假区、汤公山民宿度假村、皖南川藏线如然精品度假酒店、潘茶景区等项目开工建设,红楼梦文化园(一期)、真也天境项目码头风情小镇、将军坞旅游度假村、畲族乡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青山生态旅游观光园、南极生态休闲农业旅游体验等项目稳步推进

  (四)深化开放合作,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1.区域合作水平提高
  扎实开展“开放合作深化年”活动,主动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经开区成功授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上海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等展会。全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105个,开工75个,投产57个,实际利用外资3.4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一带一路”风险论坛、中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业务等培训,化解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2.精准招商提质增效
  围绕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成效凸显。山核桃文化节集中签约项目53个,总投资达157.6亿元。总投资32亿元的亚奎智能印刷、25亿元的奥特莱斯购物小镇、20亿元的中达精密、15亿元的千洪产业园等一批“大好高”项目顺利签约。世界500强吉利汽车、中国铝业和民营企业500强环嘉集团来宁投资。
表四 开放发展专栏

主要领域

取得成效

营商环境

在全省率先建成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全网通办率达96.4%,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县乡村三级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协同办理,首批51个事项实现跨区域异地申请、本地办理、异地领取

1.6万平方米的市民之家投入使用,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进一家门,办百家事

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指导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1亿元,兑现财政奖扶政策3.2亿元,通过减税降费降低各类运营成本8.5亿元

我市位居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一类县第一名

资本市场

组织京鸿密封件、图畅信息、汉泰新材料等企业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专板挂牌

组织安泽电工对接上交所科创板并纳入上海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

重点项目

宣绩高铁开工建设,G329“二改一河沥溪段项目建成通车,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项目主体工程、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皖南川藏线方云路、方环路已完工,宁虹路高村至万家岗段、景区最后一公里等项目稳步推进,S104港宁路二改一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即将开工建设

  (五)推进共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全面落实“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构建基层社会协商民主机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五大行动”,圆满完成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工作及重大敏感时期信访维稳任务,被省委推荐为全省唯一县级扫黑除恶示范培育点。扎实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和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行动,成功化解信访积案13件,全市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2.社会保障水平提升
  2019年,我市33项省定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0.8亿元,获评安徽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县。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社保制度改革,2019年我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3100、41344、63134人,发放各类社会保险金13.9亿元。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支付医疗保险补偿金4.83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22户,棚户区改造776套,试点开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扎实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00人。
表五 共享发展专栏

主要领域

取得成效

社会事业

扎实开展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建设有序推进,市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工作扎实推进

新增城乡养老服务中心41个,儿童之家50个,残疾人之家(站)84个,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51个,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046万元

获评安徽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市《宁国年鉴》荣获全国特等奖

◆“利奇马台风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推进,14个灾后重建项目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300万元

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双拥优抚、外侨、民族宗教、对台、地方志、老干部、移民、粮食、供销、烟草、气象、价格、邮政、工商联、工会、红十字、妇联、共青团、文联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社会信用

信用宁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共归集双公示数据12115条,其中行政许可10390条,行政处罚1725条。发布诚信红黑榜三期,法院公布11批次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73人次,18人次达成和解协议撤销失信公示

重点项目

仙霞小学迁扩建、卫生健康信息化项目启动建设,中医院迁扩建项目竣工,第二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5所乡镇幼儿园完成维修改造,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开发区实验学校、城南学校初中部正式招生,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总体来看,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订单下滑、产能收缩、利润收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面临做大规模、加快速度、提升质量的多重压力;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剧;节能减排、土地指标、企业融资、科技人才等要素瓶颈仍然存在;灾后重建压力巨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差距。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目标
  (一)2020年经济形势分析
  2020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面临困难仍然较多,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存在,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财政增收压力进一步增加。从机遇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已出台并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同时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绩高铁、宁国抽水蓄能电站等牵动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纲要,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等互联互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对接沪苏浙的交通瓶颈将得到根本解决,我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二)2020年工作目标
  20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行动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开展质效动力变革年、乡村振兴推进年、全域旅游提质年、开放合作深化年、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实现“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3%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三、2020年重点工作
  (一)坚持开放兴市,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
  1.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是抢抓发展机遇。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遇,立足当前及今后我市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宁国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启动宣绩高铁征收征迁,力争尽快进场施工。健全市域公路互通网络,配合打通省际高速“断头路”,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开工建设。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加快实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落实大中修工程,努力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三是加快深度融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扎实开展“开放合作深化年”活动,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G60科创走廊,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全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县域排头兵。四是超前谋划项目。积极开展宁杭(高铁)二通道等铁路规划研究和前期工作,拓展青龙湾通用机场服务功能,打造航空产业园和华东地区低空飞行体验区。
  2.全力推进精准招商
  一是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围绕“一首两翼三主导”千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精准确立产业链招商重点方向,主动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二是突出经济圈招商。聚焦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环太湖经济圈、青嘉吴示范区等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对长三角经济区城市驻点全覆盖,与招商中介、资本运作公司、孵化器公司合建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与沪苏浙孵化器合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飞地经济”合作,做总部经济的生产基地。三是突出大好高招商。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行业百强等大企业,重点对接新能源汽车部件及总成、精密铸件、超级电容、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康养、文化旅游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财政贡献大的大好高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10亿元项目8个以上,3亿元项目15个以上。
  3.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一是壮大实体经济。全面落实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降本政策和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5条”,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全年对上争取各类资金10亿元以上。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质量,不断丰富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管理模式创新,建立事项受理、审批标准化体系,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和水平。三是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积极开展暖企行动,深入企业宣讲、座谈、走访,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力打造精准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二)坚持工业强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推进产业主体培育。围绕“一首两翼三主导”千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群优化再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集群带动效应。围绕产业集群薄弱环节,重点引进和培育行业“单打冠军”“小巨人”,延长做大做强产业链,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二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质效动力变革年”活动。坚持“亩产论英雄”“创新论英雄”,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和融入G60科创走廊为契机,推进经开区与沪苏浙产业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继续推进中德智造产业园建设,高质量承接沪苏浙制造业转移。三是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加快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全面促进园区升级。鼓励企业加强协同创新和自主研发,持续提升产业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2.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牵动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积极对上衔接,确保牵动性项目取得新突破。加快宁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研报告及施工详图设计编制工作,力争尽早具备核准条件并适时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万家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完成可研报告审批。二是强化项目三级调度。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主抓手,持续强化“1+3+8”分层分类联系、重点项目三级调度和季度竞赛比拼机制,严格落实“三办一销”督办制度。扎实开展“四季竞赛、五大比拼”,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工作机制,力争项目工作在省、宣城市继续保持领先。全力推进120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三是做好项目要素保障。统筹调配全市土地、规划、环保、能耗、人才等项目落地关键要素,严把项目准入关口,确保优质项目配套优质资源。力争全年向上争取指标1000亩以上,实施增减挂钩项目2000亩以上,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完成房屋征迁23万平方米、土地收储1800亩以上。
  (三)坚持生态立市,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1.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守好生态底线。深入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林、河(湖)长制工作,以“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线、城镇开发边界线、文化保护控制线四条控制线,加大对青龙湾风景名胜区巡查保护力度。狠抓中央环保督察突出问题整改,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面整改落实“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二是开展联防联控。与毗邻县市区合作,强化服务长三角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合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协同防治,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三是推进节能降耗。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消费情况监测,落实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严把节能审查关口,力争引进更多能耗低、产出高的项目,确保有限的能耗增量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2.持续打造精品城市
  一是攻坚文明创建。全力推进“文明创建决胜年”活动,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各类好人评选,发挥模范人物引领示范作用。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制度化,以提升人的素质为核心,突出群众创建主体作用,力争年度测评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强化精细管理。加快推进南门桥集贸市场改建工程,着力解决“脏乱差”现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个,实施小区“清清亮亮”工程87个。三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路网、桥梁布局,确保新安路、光明路、金桥路跨西津河大桥建成通车,启动凤凰路三期建设,开工建设五峰山公园,建成牛头山公园、凤形公园、燕津公园沿河绿道。四是加强污染治理。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实施小南河四期、星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处,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8000座,农村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3.推进全域旅游全面提质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深入开展“全域旅游提质年”活动,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进青龙湾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皖南川藏线”“皖南唐古拉”两条精品线路,加快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城旅融合,培育旅游康养、旅游地产等新业态。二是打响旅游品牌。依托长三角旅游市场,不断扩大自驾游游客圈辐射半径,进一步打响“山水田园、自在宁国”旅游品牌形象,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首选目的地。突出城市品牌宣传,加大与全国知名电视新闻媒体及自媒体合作,放大旅游营销活动的市场效应。力争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数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1%。三是补齐基础短板。完善景区标识标牌、安全防护、旅游公厕等服务系统,全面提升景区景观品质。加快方胡路建设,优化完善“皖南川藏线”换乘运营体系,健全智慧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东入口集散中心,实施北入口、南入口提升工程。加快红楼梦文化园(一期)、真也天境项目建设,谋划浪漫爱情岛、北纬30°原始森林等特色项目。
  4.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加快农业转型。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年”活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原产地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和休闲、旅游、养老、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长三角,促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力争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完成技能和创业培训2400人次以上,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争创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4个、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个。三是推进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三变”改革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推进“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盘活“三资”激活“三权”。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机制,在有条件的村逐步探索“村社分离”,激发集体经济的活力。
  (四)坚持创新活市,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1.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一是强化科技引领。做好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验收工作。加快推进“宁国智谷”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招引设立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与沪苏浙合作设立离岸科创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家以上。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年新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以上,全年对上争取资金1000万元以上。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持续开展科技团队招引及服务工作,力争全年落户科创团队3家。持续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全年力争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加大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力破解企业结构性用工难题,力争全年新引进技能人才200人,新招引外来务工人员2000人以上。三是强化质量强市。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创建工作。支持裕华电器、天亿滚塑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家。开展“标准化+先进制造”行动,支持标杆企业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修订,力争新增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定国家、行业标准20件。四是强化主体培育。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培育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以上。
  2.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接
  一是持续建设“宁国板块”。推进“一个上市企业建成一个园区,一个领军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努力形成“10+10+80+X”企业上市(挂牌)格局。加快上市企业走出去步伐,强化兼并收购,扩大产业版图,加快“复制经济”向“并购经济”的重大转变。二是持续推进融资服务。积极组织本地企业、金融机构对接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科创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争取长三角区域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来宁开设分支机构、办事处或开展业务。引导金融信贷投放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力争全年完成新增贷款17亿元,担保公司在保余额突破20亿元。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商贸等传统服务业提升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提升健康养老、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二是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立足产业基础,发挥集群优势,加快推进青龙湾旅游休闲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导服务业向科技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集聚,推进三水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做好二手车交易专业市场选址及项目论证。三是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加快发展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挖掘农村市场,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注入新动能。
  (五)坚持和谐安市,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1.全面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推进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五维共治”,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建立健全“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作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加大反馈问题整改力度,从源头遏制黑恶势力滋生的温床。继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持续推进“1+6+N”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促进就业创业。继续实施好省定民生工程,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新增就业人数7500人。三是强化社会保障。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开展“全民参保计划”,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巩固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成果,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制机制。继续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民营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四是建设信用宁国。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强化社会信用平台体系建设,不断拓宽信用信息归集范围,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数据库。认真落实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快信用宁国建设。
  2.全力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无校籍”管理,落实校长职级制改革,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建成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仙霞小学一期,完成城南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改造搬迁。积极引进沪苏浙高等院校来我市合作办学,满足多元化优质教育需求。二是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全面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组建医联体。扎实做好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省级健康促进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措施,加快建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医养结合机构,稳步推进健康老龄化工作。三是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结合灾后重建,谋划推进一批管长远的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应急避难场所资金投入,切实补齐短板。四是积极发展其他社会事业。扎实做好外侨、民族宗教、对台、地方志、老干部、移民、粮食、供销、烟草、气象、价格、邮政等工作,支持工商联、工会、红十字、妇联、共青团、文联等人民团体创新性开展工作,进一步抓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和人民防空工作。

《计划报告》名词解释
  1.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马德里商标:在马德里联盟成员国间所进行的商标注册,通常所说的商标国际注册,指的就是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
  3.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4.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5.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6.五清一改:清理农村黑臭水体、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无功能建筑、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
  7.七大整治:乱埋乱葬、乱种乱养、乱采乱挖、农民建房、“三线四边”、青龙湾综合环境及旅游市场秩序。
  8.三大一强: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9.五维共治: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
  10.“一首两翼三主导”千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一首”即一个千亿首位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两翼”即两个战略引领,引领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和引领高端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三主导”即三个百亿主导产业集群,耐磨铸件和精密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及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11.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
  12.1+6+N: “1”是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6”是煤矿领域、非煤矿山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消防领域、建设工程施工领域、地质灾害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N”是其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