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重要举措
1、锚定四个聚焦谋发展
(1)聚焦项目建设
一是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8.39亿元,占总投资的55.0%。宁虹路6月28日开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完成一座桥梁下部构造施工。西北外环一期工程路基贯通,桥梁构造物完成下部结构施工,计划2023年4月主体完工。G329舟鲁线11公里路面修复工程已完工;周塘一桥等6座桥梁修工程已完工。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81.482公里、养护提升工程117公里,危桥改造5座,已全部完成。
二是前期项目加快推动:高速仙霞互通已完成工可初稿;启动设计招标工作。G329小汪村及梅林段已完成立项(赋码),取得土地预审与规划选址意见书,工可已审查待批。安旌高速公路宁国至旌德段已完成工可批复,初步设计通过审查,已完成开工前准备工作。方胡路正在推进路基加宽建设。东北外环已完成初设阶段安全评价审查,完成水保、环评采购,完成施工、监理、三检招标计划挂网。
(2)聚焦路域环境
建立“市级调度部署、属地分类管理、部门精准指导、群众广泛参与”的整治提升机制,将路域环境整治行动与服务乡村振兴6大片区、全域旅游发展及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紧密结合,围绕路域短板不足,开展五大提升行动,形成常态化“扫、清、治”模式。共完成G233、G329、汪港路等国省干线公路路面坑槽修补5600㎡,平整路肩7.6万m,清理边沟6.8万m,修剪行道树17400棵,修剪路肩15万㎡,补种植树木3000余棵;联合公安、城管、环保等单位牵头做好物流、汽修、大型立柱式广告牌、洗车点等节点范围内主要业态的整治工作,组织拆除沿线大型立柱式广告牌14块,关闭整改汽修点45家。治理抛洒滴漏车辆700台,查处超限车辆110台次,卸载货物3857吨。整改非法改装车辆21台。
(3)聚焦改革创新
开通城乡公交运营。组建工作专班,收购燃油客车198台,采取“公建公营、民营公助”并行模式开通城乡公交试运营,共投放新能源公交144台,布局运营线路76条,日发公交600班次,通达所有乡镇。开通跨省公交线路两条;城乡公交实行实行阶梯票价惠民政策,城乡居民共享交通发展成果;公交运营配套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城市公交候车亭、电子站牌已建成,建设城乡公交充电桩11处,对乡镇9处综合运输站进行完善。
(4)聚焦队伍建设
一是提振干部工作状态。坚持干部作风淬炼,以干部作风之变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鼓足“奋力跳一跳”的工作劲头,树立“向前迈一步”的工作态度,激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勇争先的责任感,提振干部知责担责、履责尽责状态。二是提升队伍能力建设。坚持“人在事上练”,对新进人员加强轮岗培训,开展跟班学习、一线培养、复盘总结,提高干部职工把握大局、分析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建立持续发现、跟踪培养、动态管理机制,激励干部职工想干事、干成事。三是提高工作协同融合。坚持“全局一盘棋”,聚焦工作重心,加大部门、科室之间工作协调配合,始终保持上下同心,左右联动,内外一致。拉高工作标杆,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项目建设上、改革创新上、服务品质上,全力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办不到变成办得好。
2、坚持党建统领创品牌
今年以来,交运局以开路先锋为主线,聚焦项目提速、路域提升、改革提质、队伍提效,以党建引领促行业提升再上新台阶。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及时调整了局党委班子联系支部工作,建立了局党委班子联系乡镇制度,认真落实“党建+信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建责任进一步压实。二是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结合庆祝建党101周年,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思想和政治建设进一步增强。三是落实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一改两为”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整治“四类问题”专项行动和“五聚焦五查找”作风建设集中整治,结合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以定目标、促进度、抓考核、理规范为抓手,节点推进、挂图作战,将问题整改与推动工作有机结合。四是夯实党组织基础。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回头看”工作,严格对标对表,自查自纠并完成整改问题6个,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五是加强非公党建。立足行业现状,找准切口、精准发力,3家非公企业党支部相继成立,行业党建力量进一步激活,红色动力持续注入,非公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六是深化“党建+”。深入开展城乡客运、运输物流等群众关心关注问题调研座谈,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限时办理“12328”热线、政民互动、市长热线413件,人大政协议提案55件,“聚民生惠民意”人大建议72件,办件满意率居全市前列。
3、织密交通防疫筑屏障
一是做好交通查验点和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指导,成立工作专班做好查验点值班值守工作;落实交通运输领域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截至10月份,局参与值班人员超4000班次;二是统筹做好物流通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切实保障货运物流畅通和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按照“精准防控、闭环管理” 确保货运车辆防控到位,安全运营;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管理模式,简化审批手续,实行网上申请、线下审核全国统一格式的通行证制度,办理重点物资车辆运输通行证700张。三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督促交通运输重点人员落实周期性核酸检测,严密防范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蔓延。
4、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促提升
一是组织到位。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交运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保,系统各二级机构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全员参与。组织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创建工作,履职尽责,逐段逐项排查、整改,全年参与联点共建、路口路段文明劝导等各类志愿服务人次达1000余次。三是督查督办。系统各级建立了领导包保、现场督查、定期调度、严肃问责等运行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由领导班子带队,分片包保,常态化开展督查活动,整改落实问题约500余个。四是对标达标。围绕样本点汽车站、重点窗口出租车、三线四边、联点共建等工作制定了“1+N”方案,明确任务、细化分解,多次组织出租车、汽车站行业培训,提升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工作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党风廉政、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招商引资、扫黑除恶、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同步开展,各项工作完成阶段性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G329大中修工程受招投标进度影响,开工较晚。二是枫山路双车道改造因高铁施工,剩余路段11月下旬才能动工。三是G329小汪村及梅林段、G330龙凤口至鸿门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较慢。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创交通党建品牌
1、勇当“开路先锋”。紧抓“关键少数”,以机关先锋为示范,引领党员在项目一线,防疫一线,服务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员树形象、支部创品牌、交通大会战夯实基础。
2、创优党建品牌。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打造一批“符合实际、示范带动、群众满意、富有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一批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新创新的党员队伍。
3、建强非公党建。实施“双创两提升”工程,打造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建设,立足非公企业现状找准切口,全面梳理摸清网约车、物流企业基本情况,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开展非公企业党支部建设,引领新业态、新领域发展。
(二)建设重点项目
1、建设3个高速项目:加快安旌高速前期步伐,实现2022年开工建设;加快宁安高速建设进度,实现2023年建成通车;新建仙霞互通,计划总投资3亿元。目前已完成立项赋码,正在开展用地预审,推进各项前期工作;
2、建成4段国省道提质改造:西北外环一期2023年上半年完工,二期2023年年中开工;南外环2022年开工,2023年年中完工;东北外环、G329小汪村及梅林段2023年开工。
3、建设1个通用机场建设:完成青龙湾通用机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完成征迁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中。
4、打通1条新通道:打通县道“断头路”,贯通南部山区东西向通道。新建四级公路,全长6公里,总投资0.3亿元。目前正在开展前期相关工作。
5、实施2项交旅融合:实施美丽公路建设,打造“皖南川藏线”最美宁国段;谋划“皖南唐古拉”精品线路,创建越野自驾游品牌,改建三级公路,全长11公里,总投资0.4亿元。目前正在开展前期相关工作。
6、提级建设农村公路。2023年计划投资3.4亿元,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51.033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四级路3.97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25.466公里,自然村通联网路18.883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91公里,新建危桥6座。12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三)提高行业创新能力
1、建设智慧交通。一是以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目标,加快“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和资金保障制度。二是建立智慧公路“一张图”服务体系,创新管养模式,推进管养现代化,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信息高效互通,解决短板问题。三是大力开展科技治超,加大对G329、G233国道超限超载、抛洒滴漏、改装改型车辆的治理力度,重点抓好协同执法、源头管控、途中监管,提升治理能力。
2、完善服务体系。一是谋划争创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重点建设中溪、港口、仙霞、甲路、胡乐、霞西、方塘、万家、南极9个乡镇首末站。二是加大与商务、供销、邮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整合,提升“一点多能”的三级物流服务点。加快推进乡镇招呼站、候车亭等公交设施建设进程。三是开通宁宣城际公交,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川藏线、唐古拉、山门洞、夏霖、胡乐老街等景区公交专线,尝试投放旅游公交,串联景区连接线,激活乡村旅游。
3、提升通航水平。一是加快推进青龙湾机场改扩建项目,延伸跑道总长增加至800米,打造长三角空中交通、短途运输、通航旅游航线等通航网络。二是推进水上交通建设,延伸优化水路旅游客运观光区域,融合“公路+水路+低空”旅游线路,打造交通+旅游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