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对《中溪镇撂荒田整治及规模种植粮油作物奖补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07 16:15
来源:中溪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
一、政策背景与依据
1.为有效提高农田利用率,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增效。鼓励各村开展撂荒田整治,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村承包农田管理中出现的撂荒、毁损等现象和问题集中整治和逐步解决,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的原则精准施策。
二、制定意义及出台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主产省。《工作方案》要求,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严格管控、激励引导、分类施策、科学利用,正确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切实防止耕地“非粮化”,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徽贡献。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由镇农业农村办负责,根据有关工作要求和政策规定,在学习先行地区经验做法、走访调研及与有关部门、镇直各单位、各村多次征求意见和协商的基础上,于2022年11月形成《中溪镇撂荒田整治及规模种植粮油作物奖补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交镇司法所进行合法性审查。审查通过后报镇党委会讨论审核。经研究,于2023年1月4日正式行文下发。
四、工作目标
各村根据辖区内耕地数据情况,开展耕地撂荒情况排查工作,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逐户、逐块调查,详细登记撂荒耕地的承包户姓名、位置、面积、类型等情况。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对撂荒地建档立卡,建立电子信息台帐,加强对撂荒耕地利用情况的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实行台账销号管理,并及时更新台账信息。
在排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组织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撂荒地要优先种植粮食作物,抢抓农时复垦播种,做到应种尽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确保全镇基本农田不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
五、主要任务
1、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最低收购价、种粮大户补贴、农
机购
置补贴等政策的引导作用,切实保障种植基本收益,调动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2、推进土地规范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最大限度地减少撂荒。引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耕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
3、科学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要根据撂荒耕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对耕种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要尽快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对林缘区受生态保护、自然动物保护影响,种植收益降低,群众弃耕弃种以及确不适宜耕种的撂荒地,可按有关政策规定和规划要求用于设施农业用地、发展草食畜牧业等。
六、重要举措
1、在生产条件上下功夫。通过集约化提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引进种植业主或村集体进行土地流转,将村民手中的“巴掌地”整合成“规模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完善土地耕作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撂荒的土地也重新换发了生机。
2、在生产主体上下功夫。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生产收入。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引进农村,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利用特色产业品牌优势,解决销路难题,提升特色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村群众收入,激发农村群众种地的主动性。
3、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下功夫。让更多撂荒地焕发生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土地、配套沟渠、修建机耕道路等,将这些撂荒田改造成农村群众愿意耕种的常用田。
七、创新举措
综合利用广播、微信群、标语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持续性的宣传,并组织镇村干部开展集中下队科普宣传方案。
八、保障措施
成立撂荒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将撂荒田整治工作纳入镇对村粮食安全目标管理考核。
九、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人:蔡绍芬
解读部门:中溪镇农业农村办
咨询电话:0563-220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