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建议提案办理> 办理制度与总体情况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401-00043 组配分类: 办理制度与总体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08 发布日期: 2024-01-08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401-00043
组配分类: 办理制度与总体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08
发布日期: 2024-01-08
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4-01-08 16:06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广大代表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围绕促进和改善政府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建议171件。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类28件,农业农村类19件,城乡建设类37件,社会民生类54件,社会管理类15件,其他类型18件。一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市人大代表的支持下,在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办复的171件建议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166件,占97.1%;因目前条件限制或政策不允许等暂时不能解决的5件,占2.9%。目前所有建议都已在规定时间内向代表予以回复,其中表示满意的167件,占总数的97.7%;基本满意的4件,占总数的2.3%。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聚焦民生关切,在提升办理质效上下功夫
  (一)围绕发展大局、持续办理接转议案。
  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一号议案”《关于进一步盘活低效闲置土地,集中优势要素资源,全力保障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的议案》和“二号议案”《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全市乡村全覆盖的议案》,持续推进,推动办理工作上新台阶。
  比如,在办理“一号议案”《关于进一步盘活低效闲置土地,集中优势要素资源,全力保障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的议案》过程中,围绕代表提出的若干建议,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全力保障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方面,一是坚持高位推动。高规格召开全市工业低效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共识,强化工作保障。拟定了《宁国市工业用地亩均提升行动大走访工作方案》,明确了走访带队领导和牵头单位,分组对低效企业实施亩均效益提升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各组共计走访企业90余家次。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制了《宁国市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3-2025年)》,规划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将平均容积率由0.38提高至1.0以上,建筑密度23%提高至40%。出台《宁国市促进工业低效用地盘活利用的若干措施》,从“批、供、用、管”健全工业用地全过程管理。二是严格产业项目准入。坚持规划先行,落实项目预审机制,加强新项目入园管理,明确入园新项目的投资强度、用地规模、土地投入产出率、亩均税收等指标,严格落实“指标跟着项目走”的要求,积极推行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实施精准报地批地供地,从源头上控制土地低效闲置利用。三是提高土地供给质量。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按照“事前定标准、事中强服务、事后重监管”的思路,将固定资产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纳入土地出让条件,积极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2023年,经开区完成各类土地出让22宗1948.1亩,实现新增工业用地100%“标准地”出让。四是加强工业用地监管。将省统一印制的《工业项目用地投入产出监管合同》纳入工业用地出让条件,土地成交后,实施产业项目监管合同与土地出让合同“双合同”监管,监督受让人对合同约定的开工竣工时间、建设规模、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保护等事项落实情况,实施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共同监管,避免产生新的低效工业用地。五是加快盘活存量土地。通过政府收储、市场收购、限期开发、兼并重组、帮扶提升等多种方式推进工业低效用地盘活处置。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和基本完成处置的工业低效用地企业36家,处置土地1372.34亩。加速推进园区“退二优二”工作,2023年6月印发《宁国经开区“退二优二”项目工作方案》,对已关停破产、停产半停产、效益低下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动态更新“闲置低效企业名录库”。目前库内企业91家,已完成收储企业11家,盘活用地面积541亩。4家企业完成转让谈判,预计盘活土地220.08亩。六是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扎实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的同时,严把项目落地的“准入关”,强化项目实施的“监管关”,提升存量用地的“增效关”,全面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同时,全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处置攻坚行动,分类消化批而未供土地,依法依规处置闲置土地,整治提升工业低效用地,促进各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发挥土地效益。
  在保障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方面,一是加快高端平台建设。一方面,中德智造小镇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目前宁虹公路、中德大道、鼎湖北路、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平兴变扩建等配套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威固公司于2021年6月正式投产,中鼎减震于2022年6月完成全部搬迁,二期智能底盘系统制造基地项目:鼎瑜空气悬架、望锦汽车底盘部件项目设备都已陆续进场安装调试中。依托小镇载体,成功申报并获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被评为优秀示范园区、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另一方面,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投资3亿元打造国内领先的集创新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为一体的“宁国智谷”。通过招引和自建方式,建成工信部电子五所宁国赛宝实验室、深圳华测集团宁国橡塑密封件产业检验检测中心、省级耐磨铸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形成覆盖三大主导产业的公共检测服务体系。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方面,坚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协作企业集聚”的联动发展战略,以中鼎、司尔特、保隆等自主研发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拉动作用大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支持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园区80%的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家。另一方面,深化对外合作共享。与20余所高校签订了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协议,与浙江大学共同举办创新升级与人才强区高级研修班、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举办橡胶加工与应用技术培训班。依托中鼎集团海外并购合作优势,精心筹划并启动建设安徽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吸纳德国和欧洲关联企业反向投资,2020年,获批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企业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通知》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干部联系包保企业项目制度,经常性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开展走访调研,摸排企业发展情况和项目推进情况,帮助出谋划策、理清发展思路。同时,贯彻落实《宁国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对园区企业实行分类综合评价,在税费、资金、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坚持“亩均论英雄”,切实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企业集聚。
  又如在办理“二号议案”《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全市乡村全覆盖的议案》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把“二号议案”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领导组,多次召开会议调度,统筹推进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和机制完善,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乡镇供水规模化和单村工程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前实现“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村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水质安全率达到100%)。一是城市管网能延尽延保供水。依托市自来水厂、港口园区自来水厂供水能力,通过延伸铺设供水管道和合理布置二级(或三级)加压泵站,项目分为三个部分:西津街道、南山街道全域、竹峰街道竹峰村瓦窑铺村、青龙乡集镇区,由地方专项债0.8亿元资金建设,已建成通水;河沥溪街道、汪溪街道,主要项目投资为建投集团融资0.7亿元,已建成通水;港口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为港口镇太平村、山门村、凉亭村未能通自来水区域,主要项目投资为建投集团融资0.254亿元,目前正在施工,争取2024年春节前通水。二是乡镇水厂规模发展保供水。依托9个集镇水厂,通过双水源工程、制水能力提升、管网延伸、二次加压供水和互联互通,形成区域一体化供水格局或局部供水网络,尽可能增大农村供水覆盖范围,乡投集团已筹集建设资金4.3亿元。具体建设任务为水厂提升改造及管网延伸工程9座,目前,梅林水厂大部分已通水,局部正在进行扫尾;胡乐水厂建设已基本完成,进入入户安装阶段;南极、霞西、万家、云梯、方塘水厂已开工建设;宁墩水厂提升改造工程、中溪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已挂网招标,即将开工建设。三是单村水站提升改造保供水。加强集中式供水工程提升改造,扩建水源点实现双水源保障,引进先进制水工艺,推进一体化净水设备配备,置入智慧化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管理,实现单村供水规范化,加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具体建设任务为水站提升改造工程17处,目前,元村工程、龙阁、杨山、盘樟、南阳、梅村、中田、芦溪水站已完成工程进度70%;潘双、板桥水站已进场施工,工程进度50%;龙亭水站已开工建设;姚高、上门、桥头水站进入招标投标阶段;石河水站由霞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已完成;石门、阳山水站正进行设计工作。四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保供水。目前宁国水务公司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新增供水区域由乡投集团负责运维;河沥溪、汪溪、港口水厂延伸工程供水区,由经开控股负责运维;农村区域供水工程方面,按照“并购一处、改造一处、运维一处”原则,逐步完成对全市集镇水厂和重点供水工程的统一建设和运行管理,由乡投集团负责运维。在宁国市供水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后,宁国水务、经开控股运维、乡投运维全部并入,由“深宁水务运维公司”统一运维。目前,信息化平台建设设计已完成,为适应数字平台建设,市数据资源局正在走报批手续。未纳入提升改造计划的小型供水工程仍按原来管理模式,由属地乡镇负责日常运行管理。
  (二)倾听群众心声,回应民生诉求。
  在办理建议过程中,市政府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办理代表建议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倾听百姓心声,回应人民期盼。如在办理《关于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议》过程中,围绕老年食堂(助餐点)布点、老人用餐需求和持续运营等要求,深入群众开展摸底调查,在群众需求量较大的辖区增设助餐点,在南山街道南河社区开设第二家老年食堂。同时,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盘活存量资源开展助餐服务,新建的港口社区老年食堂,在满足老年助餐服务需求基础上,增加了日间休憩、文化娱乐、健康检查等为老服务项目,打通老年人养老助餐“最后一百米”。2023年共建成20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共建成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58个,其中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27个,农村助餐点13个,农村敬老院助餐点18个。又如在办理《关于加快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议》过程中,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设150个托位的独立公办托育园1家,共设置8个教学班,能容纳150个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是宁国乃至宣城市首家公办托育机构,实现了全市公办托育机构“零”的突破。同时,市财政对认定的普惠机构及备案托育机构在教师健康体检、校园保险、园所租金等方面给予补贴,进一步通过政府奖补措施发挥普惠示范引领作用,保障婴幼儿家庭获得实惠、可及的早期教育,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位2533个,其中普惠制托位791个。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49.2%。
  (三)加强城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相关承办单位以代表高质量建议为前提,以建设美丽宁国工作为抓手,以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办理取得明显成效。如在办理《关于加强路域环境整治,提升群众出行美誉度、舒适度的建议》过程中,一是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实施公路安全设施修复养护工程。投资2754万元完成国道G329、G233共19.493公里路面修复养护工程,项目实施主要解决该路段路面老化、沉陷、坑槽路面病害及标牌破损影响安全通行等问题,从而降低路段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系数。二是以“扫、清、治”为内容,持续深入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按照“扫、清、治”模式常态化开展全市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现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重要农村公路和通往旅游区公路沿线环境提质升级,2023年度完成了G329云梯至石牌段路域环境整治提升、G233线竹峰至胡乐段路面提升及川藏线西林至方塘段路域环境整治工作,S207文岩路、川藏线方塘至板桥段美丽公路创建正在开展方案编制,计划2024年组织实施。三是以源头监管为重点,强化部门协作。2023年,通过落实常态化巡查制度、加大源头监管力度、建立顺畅的联动机制等方式,查处破坏路产路权案件19起,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漏、遗撒7起,驶离工地的车辆未进行冲洗保洁造成路面污染案件3起,制止擅自开挖公路行为12起,整治货运车辆污染公路行为69起;先后集体约谈辖区内16余家渣土运输企业、芜湖市籍货运企业1家,严格落实“一超四罚”举措,累计非现场执法立案查处超限车辆285起。又如在办理《关于整合涉农项目,加大投入,尽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议》过程中,相关承办单位积极谋划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市农业农村领域42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完成项目投资16.65亿元,新建项目21个,项目开工率90.48%,38个项目完成节点任务。一方面,加大农村交通建设。2023年我市向上积极争取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51公里,联网路及硬化路49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6座,村道生命安全防护提升工程102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20公里。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22年宁国市高标准农田1.3万亩的建设任务;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万亩,亩均投资标准2500元,施工进度已达50%。建设2个“麦稻轮作”精耕细作示范点1200亩,形成2套高产技术路径。新建综合型农事服务中心2个,绿色防控示范区23个,建设病虫害智能测报系统2套,推广侧深施肥技术应用1500亩,建立化肥使用定额制示范点19个。
  二、着眼办理过程,在提高办理水平上下功夫
  一年来,市政府及其部门高度重视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在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过程中,市政府系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办理机制,切实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
  (一)高度重视,确保责任落实。
  2023年3月,市政府专门召开建议交办会议,对办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压实任务,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建议办理工作。各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亲自部署,研究办理反映强烈的重点建议议案;亲自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亲自督办,抓落实,要结果。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各承办科室具体办,挑选政策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从事承办工作,真正做到任务、人员、责任“三落实”,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确保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严格要求,确保办理质量。
  市政府始终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依法行政的大事来抓,严把“三道关口”,实现规范化办理。一是严把交办关,对人大代表建议逐件进行分析研究,在宁国市建议提案在线信息系统上分门别类交由相关部门具体办理,提出办理要求,明确办理时限,不断提高办理标准。二是严把办理关,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各承办单位细致制定具体办理计划,根据涉及问题深入调研,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形成书面意见。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建议,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调查研究,确保办理质量。三是严把审核关,对每件建议的答复进行“四道审核”,即:审核是否准确答复问题;审核答复是否符合政策、法规;审核答复态度是否诚恳;审核是否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会商。
  (三)强化沟通,确保工作实效。
  市政府办公室坚持架好代表与承办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分办之初,对一些反映综合性、全局性问题的建议,由于涉及部门较多,注重在分办前先主动与代表取得联系,充分沟通,互相交流,确保分办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到位。办理过程中,注重提醒承办单位会同代表座谈协商,切实了解代表建议的真实意图,面对面地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建议办理质效。答复完毕后,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办理工作的评价意见,对答复质量不高的建议,坚决退回重办,限期办结,并要求承办单位说明情况。
  三、找准存在问题,在谋划下步工作上下功夫
  各位代表,2023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帮助下,经过各承办单位的积极努力,质量和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客观地评价,与形势的要求和人大代表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办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一是有的单位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建议意见办理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单位发文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部分列入B类的建议意见受资金等客观因素制约办理推进较慢,落实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有的承办单位与代表的沟通联系还有待加强,对建议意见内容的调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对代表意图的了解掌握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三是少数办理综合性建议意见的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之间的协调还有待加强,相互间的分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议意见办理情况的反馈速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快。
  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反思不足,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坚持站在全市大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办理工作。二是增强办理实效。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建议意见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办理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承办单位及工作人员的指导,努力提高建议意见办理质量。三是提高办理水平。在落实好以往各项办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在抓实、抓细、抓深上下功夫,着力完善办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督办、反馈和跟踪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办理工作水平。四是增进联系沟通。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和交流互动,主动接受人大代表和舆论媒体监督,巩固办理成果,兑现办理承诺,确保办理工作公开、透明、及时、有效。
  今后,我们将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支持和帮助下,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探索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新方式、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办理工作的能力、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向各位代表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