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人社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人社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55631526X5/202403-0006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3-08 发布日期: 2024-03-08
索引号: 1134170255631526X5/202403-0006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3-08
发布日期: 2024-03-08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4-03-08 16:43 来源:宁国市人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社领域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领会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人社部门职能定位,牢牢把握“规范、质效、责任、安全”的工作理念,落实清单化闭环式要求,敢于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工作效果“四个转变”,推动全市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由以重点指标完成为主向实质性满足重点产业对人力资源需求为主转变,围绕“平台融合数据化,就业服务品牌化,公共服务规范化”,以重点企业“服务包保”制度为抓手,摸清企业用工和培训需求,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政策激励作用,创新就业优先精准服务举措,助力企业稳预期强质效,提升城镇居民增收预期,促进群众充分就业。

1.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稳就业服务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夯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按照“平台统一、渠道多元、应用多联”理念,完善以就业服务网为基础,外延皖事通、微信公众号、产业园小程序等渠道,形成一体化“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线上服务渠道,有效整合线下市场渠道,深入推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民生实事行动,以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做实就业帮扶,实现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达标达到60%。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强化实名制帮扶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2.持续优化高品质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全面落实“助企稳岗留工10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900人以上。完成企业集聚形成产业生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引领园区企业发挥优势,助力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服务招工引才、人才培育、创新创业等,把产业园建成为人力资源高质量供求对接的平台。持续开展“三级三方”服务企业行动,健全公共就业动态监测机制,扩增50家监测样本企业。深化和拓展劳务合作基地,引进外来务工人员3500人以上。

3.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居民增收新动能。强化“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坚持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坚持创业创新,增加居民经营净收入。坚持开源节流,增加居民财产净收入。坚持为民保障,增加居民转移净收入,多措并举推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持续推进“创业宁国”建设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提升创业培训质效,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指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众创业,提高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对象的精准度和针对性,用足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00万元以上,支持创业200人以上。

4.聚焦产业和就业需求,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健全规范质效的培训体系,出台《宁国市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细则》,围绕为发展赋能的宗旨,切实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积极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400人,技工院校招生300人。新增技能人才人数336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00人,技师、高级技师60人。

二、全力实现为民服务意识,多层次多渠道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由从以做好上门服务为主向主动适应群众期待为主转化,在全面落实社保政策和强化社保基金管理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保一站式受理和主动服务意识,着力推行企业“免申即享”、群众“一件事一次办”和大数据共享社保经办“无感化服务”。

5.优化完善社保政策,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出台《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政策》及实施细则,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修订《宁国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缴费水平及参保人员到龄后养老金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实施工伤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规范协议机构工伤医疗服务行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健全基层社保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社保系统服务人员政策和业务培训,强化社保经办权限管理,提升社保服务群众满意度。

6.优化经办流程,提升社保服务水平。继续落实失业保险费率减免政策和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深入拓展社保服务内容和服务场景,在各合作银行网点推行社保服务“就近办”,积极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社保“便民服务圈”,市民之家综窗实行社保业务打包办、快办“一站式服务”。落实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一次办”民生实事。持续做好“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场景应用,努力实现持卡省内通办和跨省人社业务通办。通过数据找人,推行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临近退休提醒申报机制,为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服务。

7.加强扩面征缴,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拓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覆盖面,利用“数据找人”计划,重点推进新增注册企业、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参保扩面工作,积极提高中断人员的续保率及缴费率。大力宣传灵活就业人员多缴多得、长缴长得和城乡居民参保提标政策,不断提高参保群众的幸福指数。根据中央、省有关政策,扎实做好各类社会保险待遇发放工作和待遇调整工作。综合运用大数据共享实现社保待遇资格“无感化”认证,确保社保待遇按月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8.加强风险防控,稳控社保基金运行。持续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全面开展社保风险梳理排查和监测分析,制定防范预案,深入开展社保稽核,建立健全社保数据比对核查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举一反三,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加强社保经办人员警示教育,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内控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要情报告制度。全面稳妥有序推进全险种违规资金追缴工作,确保“应追尽追”。稳慎推进社保补缴工作,依法依规化解社保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隐患。

三、全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人事人才工作坚持由以政策落实为主向构建良好机制转变。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良好的“引育留用”人才工作机制。

9.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坚持引导企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落实地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将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成为技能培训的高水平示范基地。实施技工技能强省工程,围绕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等主导产业,实施技工技能强省工程,支持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全力推动“新八级工”评定落地实施,力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零突破”,鼓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壮大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积极引导企业发挥技能人才培养及评价主体作用。

10.落实多层次政策体系,做好精准化引才工作。利用市场化机制,用好数字化平台,聚集更多的城市青年合伙人,着力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智汇港。协助做好完善“人才强市30条”政策若干意见,推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严格兑现各类人才补贴,确保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继续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为突破点,不断壮大专技人才队伍,加大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全市具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的规上企业,进行博士后政策集中宣讲,积极推进规上企业申报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成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新增博士后2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研究制定《2024年宁国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新增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60人。

11.优化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结构。联合编办、组织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摸底,谋划制定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急需紧缺专业目录,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与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有效衔接。常态化推进县级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级晋升制度,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规范化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开选聘工作。科学完善市内外人员交流调配程序,畅通各层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渠道,建立健全人员合理流动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坚持人力资源配置向乡镇一线倾斜,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职员等级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对乡镇给予一定倾斜,推动乡镇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12.完善工资福利制度。按照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要求,适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加强工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工资福利业务培训,扎实提升业务经办水平。建立健全工资业务管理台账,及时更新工资档案,做好工资审批信息更新工作。严格落实工资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做到信息“档案化”、管理“信息化”、操作“规范化”。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形成从工作提醒到政策落地的高效闭环。

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构建劳动关系新局面。

推动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由以劳资纠纷调处为主向劳动关系和谐推进转变。探索行业性及新业态领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基层调解组织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工会、商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三方协调机制作用,织密根治欠薪防护网。

13.健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持续推进规上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以加强争议办理效能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多元处理机制运行质效为重点,依法高效办理争议案件,推动调解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调解成功率、仲裁结案率、仲裁终结率、裁审一致率,力争结案率达92%以上,调解率达80%以上,切实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14.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结合本轮机构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执法能力建设,提升劳动监察执法水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规范指导,引导用人单位合规合法用工。通过建章立制,指导破解新业态领域和劳务派遣领域劳动用工治理难题。积极探索劳动用工管理和根治欠薪治理新模式,持续推进“无欠薪标杆项目”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和案件办理,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时段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因欠薪问题引发越级访、群体访、极端访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负面舆情事件。确保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以上,确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保持A等次。

15.持续推进法治人社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普法教育、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检查、法律顾问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法治在人社工作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确保人社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五.全力提升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规范提升党支部建设,进一步丰富党建活动内涵,努力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16.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以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主线,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全面落实“规范、质效、责任、安全”要求,提升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压紧压实党建责任,以“阳光人社 服务先锋”机关党建品牌为引领,加大党建品牌推进力度。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严格规范组织生活,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党支部的活力,统筹安排好重点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坚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七一表彰大会和传统节日活动等,吸引培养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17.强化服务意识,推进系统行风建设。积极践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工作机制和服务理念,立足人社职能,强化企业用工保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继续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不断优化涉企公共服务流程,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行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严格把关政务热线答复,提升办理质量,确保群众诉求处理及时、解决有效。开展窗口行风建设提升行动,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98%以上。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以综合窗口为平台,优化办事流程,持续推进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借助智慧人社系统、安徽政务服务网、手机APP等,让办事群众足不出户办理社保业务,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18.强化工作调度,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以目标考核为抓手,重点强化工作调度。落实“规范、质效、责任、安全”的工作要求,恪守“六个部门”的职能定位,抓重点、攻难点、疏堵点、树亮点,全面推动人社工作的高质量。工作理念上,做到“三个”强化,工作效果上,力求“四个”转变,工作推动上,做到“五个”聚焦。继续全面坚持和落实重点指标和重点事项调度机制、“2+N”调度机制以及人社专报、人社通报制度,全面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发挥“协作监督保障组”合力,全力配合做好关键业务环节监督和重点工作保障工作。统筹做好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文明创建、信访维稳、征收征迁等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