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做好财政、金融、国资国企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中共宁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奋斗目标,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深化财政重点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推动市属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强化资本市场建设,防范和化解债务、金融风险,以“进”的姿态,夯实“稳”的基础,以“破”的勇气,提高“立”的质效,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统筹兼顾,确保财政收支运行稳定
1.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坚持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完善税收保障机制,培育和壮大税源,强化分析研判和监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成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目标,持续提升收入质量。加强对上衔接,加大财力类转移支付统筹力度,多渠道增加可用财力。全力保障“四本预算”全年收支平稳。(责任科室:预算科、综合科、行财科、社保科、农业科、经建科、乡镇财政管理服务中心等)
2.持续贯彻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按照我市过紧日子若干举措要求,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严把支出关口,继续按照“只减不增”原则安排“三公”经费预算,细化内部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审核把关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严格政府资产配备与管理,推行资产共用共享。强化预算约束,坚持无预算不支出,确保资金使用效益。(责任科室:预算科、综合科、行财科、社保科、农业科、经建科、乡镇财政管理服务中心等)
3.加强直达资金监督管理。落实上级关于直达资金的使用要求,及时精准完成指标录入,确保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直接、准确无误。充分利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对预算下达、拨付使用、绩效目标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直达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责任科室:预算科、综合科、行财科、社保科、农业科、经建科、乡镇财政管理服务中心等)
二、服务大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4.切实加强财政重点保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以项目建设为“牛鼻子”,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发展。围绕涉企扶持政策,及时安排财力兑现相关政策奖补资金,持续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高政策落地效益。(责任科室:预算科、综合科、行财科、社保科、农业科、经建科、乡镇财政管理服务中心等)
5.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新增、延续、优化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继续做好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支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责任科室:监督检查科、预算科、综合科、经建科、企业上市中心等)
6.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紧盯国家政策动向,结合我市实际,加强与部门协同配合,力争获取更多资金份额和更大占比,尽最大努力争取基本财力保障资金、中央直达资金、专项债券额度,为民生保障和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责任科室:预算科、综合科、行财科、社保科、农业科、经建科等)
7.做好专项债项目谋划和发行。配合发改和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投向领域,进一步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积极申报专项债券“赛马”项目,力争更多专项债务限额,做好在建项目和具备发行条件项目专项债券发行。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加强项目全流程管理,组织开展专项债券项目重点绩效评价,指导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做好专项债券项目收入归集。(责任科室:债务管理中心)
8.提升PPP项目管理效能。以监管为重点,以机制为保障,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存量项目规范实施,促进项目健康运营。关注跟踪重点项目,督促再谈判加速顺利完成。跟踪未完成项目建设,关注已建成项目运营,引导各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加快签订补充协议。落实按效付费,从严把控资金支出风险。加强绩效考核、审计结果与预算安排相挂钩,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责任科室:PPP管理服务中心)
三、精准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9.统筹管理涉农政策和资金。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支持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粮头食尾”等行动,助力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等增发国债项目资金管理。扎实开展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财政奖补工作。积极参与奖补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作用。(责任科室:农业科、乡镇财政管理服务中心)
10.继续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和理赔工作。积极做好2024年种植业、养殖业、森林保险的承保工作,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品种有保愿保。做好新一轮保险公司轮换平稳过渡;督促指导农业承保机构及各乡镇街道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工作,努力提升广大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和参与率。做好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推进工作,力争2024年底完成全市村级窗口建设。(责任科室:金融科)
四、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11.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支持高质量实施47项民生实事项目。持续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认真落实教育“两个只增不减”。支持“15分钟阅读圈”建设。落实农村黑臭水体、群众“家门口”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资金保障。支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责任科室:预算科、社保科、经建科、行财科、农业科)
12.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做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打好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主动仗。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工作,着力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用真情实意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强化日常矛盾排查调解,依法依规解决好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推进联点共建工作,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开展“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期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责任科室:金融科、办公室等)
五、加强监管,守牢财政金融风险底线
13.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积极争取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多措并举筹措资金化解隐性债务,确保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坚决贯彻执行相关规定,杜绝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加强融资平台监测,做好数据核对和上报。(责任科室:债务管理中心)
14.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持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继续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辨识力和免疫力。做好地方金融领域监管工作,重点关注私募基金、财富管理、房地产、金融创新、新兴特色农业等领域涉非风险趋向,紧盯养老、文化旅游、网络借贷等高发领域,加快消化非法集资案件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强化源头治理,坚守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责任科室:金融科)
六、狠抓管理,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15.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持续巩固零基预算改革成果,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导向,坚持以“三保”为底线,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安排预算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级财政保障能力相匹配,严禁超财力、超预算办事。积极推进市与乡、市与园区的财权与事权划分,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做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做好市与乡、园区的结算工作。积极推进预算一体化管理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推动预算管理能力提升。严格执行第八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预算、决算的精细化、科学化。(责任科室:预算科、综合科、行财科、社保科、农业科、经建科、乡镇财政管理服务中心等)
16.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走深走实。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审核,推进预算科学决策,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开展绩效目标编制,实行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下达。加强绩效运行监控,以监控为手段,加快资金支付进度,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提高自评质量,将绩效自评和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有效结合,并将自评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开展绩效管理业务培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责任科室:财政绩效评价中心、预算科、综合科、行财科、社保科、农业科、经建科、乡镇财政管理服务中心等)
17.纵深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和财政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坚持权责法定,及时调整权责清单。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发和审查备案,定期开展清理工作。健全财政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责任科室:监督检查科等)
18.不断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持续做好财会监督体系制度的构建完善,进一步规范健全机构设置,不断加强财会监督机构队伍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财会监督重点领域,突出检查项目和单位抽取的精准性。探索预算编制、绩效管理与财会监督深度融合模式,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向业务活动全流程监督转变。做好《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指引》宣传推广,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建设。(责任科室:监督检查科等)
19.进一步规范国库管理。严格落实国库集中收付相关制度、办法。强化金库库款保障管理,加大库款运行监测,保障金库库款处于合理水平、合理区间,确保不发生系统支付风险。坚持财政直达资金日监控、日提醒和日督促,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实效。继续深化财政总会计制度改革。做好总预算及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工作,按季组织政府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联系市金库并协调有关工作,办理实拨款项和退库业务。(责任科室:国库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等)
20.持续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强化政府采购监管,按照“应编尽编、编实编细”的原则精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发挥政策功能,大力推广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和电子保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支持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要求,组织好“832”平台农副产品采购和绿色产品采购工作。(责任科室:政府采购科)
21.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化管理。按要求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和整合工作。加快推进财政大数据应用。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提升财政系统应对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积极落实回应市长热线、政民互动等工作。(责任科室:信息中心、办公室等)
七、深化提升,推动市属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
22.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全力推进资产资源盘活,实现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由“管控”走向“赋能”,推动商业配套设施的共享共用,提高资产盘活效益。用好用活公物仓,建设共用共享建设节约型机关,推进公物仓领用情况与采购预算情况挂钩,全面提升国有资产资源配置效益。探索推进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工作,强化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释放数据资产的价值,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责任科室:国有资产管理科)
23.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方案,着力推动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明确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努力提升市属国企竞争力。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出资人履职机构职责,预出台《宁国市市属国有企业参股管理办法》《宁国市市属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办法》。强化考核严控风险,规范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发挥国资委考核指挥棒作用,修订《宁国市市属国有企业薪酬与考核管理办法》,强化正向激励,激发企业活力。(责任科室:国有企业运营科)
八、优化服务,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
24.狠抓金融存贷款维护工作。充分研判、结合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货币信贷政策走势基础上,会同市人行、科学拟定2024年度全市新增信贷投放指导性计划。修订完善《宁国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办法》,以月通报、季调度、年考评为工作手段,引导、鼓励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全市重点项目、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的信贷投放。紧盯每季度末考核节点,继续严格落实现有存贷款调度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指标对全市GDP指标的贡献度。(责任科室:企业上市中心等)
25.加速推进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严格落实拟IPO企业跟踪服务机制,通过组织召开会议、现场走访、约见保荐团队等多样渠道,切实加大重点拟上市企业跟踪推促力度,力促企业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加速上市进程。重点推进顺安农业、华翔汽车等企业赴新三板挂牌,推进沙埠粮油、兰诗家等企业赴省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积极对接长三角优质券商、投资机构来我市走访,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制定印发《宁国市凤凰展翅培训专项提升行动4.0版实施方案》,继续组织3-5场次资本市场培训对接活动,重点宣讲北交所深改19条、IPO直通机制等最新上市政策。(责任科室:企业上市中心等)
26.夯实提升金融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坚持以“获得信贷”指标长工作为抓手,以“五进促融资”、营商环境问题交办等工作为载体,继续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分行业信贷专场、信贷产品下乡等系列银企对接活动,畅通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对接渠道。引导各行持续加大“绿税贷”“供应链融资”“亩均企业贷”“活体抵押贷”等产品试点推广,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责任科室:企业上市中心等)
九、一以贯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7.加强财政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阵地建设,提升财政舆情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能力。(责任科室:办公室等)
28.建强财政基层战斗堡垒。全力建设模范机关,提高机关、市属国企党建工作质量,深入推进会计师行业党建。扎实做好群团和统战工作。做好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团工作,做好机关保密管理、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安全生产等工作。(责任科室:办公室及局工会、共青团、妇委会)
29.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坚持在重大任务中观察干部、在工作一线中了解干部,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创新培育方式,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四大行动,即“财政干部能力提升”“财政干部交流轮岗”“财政干部人才培养”“财政干部全方位监督”行动,优化财政微讲堂、财政青年汇等活动机制。(责任科室:办公室等)
30.深入推进财政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部署,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大力倡导“高效率、快节奏、勇担当、令行禁止”的财政干部工作作风。继续开展微权力治理工作,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深化与派驻纪检监察组联系协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责任科室:办公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