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用纸巾遮住口鼻)、开窗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尤其在流感季。
2.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
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照料患者时需佩戴口罩;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
3.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和并发症的风险,推荐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优先接种。注意需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14天以上。
4.流感患者注意事项
尽量居家休息、开窗通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毛巾遮住口鼻,并经常洗手。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注意隔离治疗
对于感染手足口病的学生一定要隔离治疗,因为手足口疾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如果班上有学生出现身体发热,或者是出现皮疹症状的话,一定要让这些学生快速隔离,这样就能够避免其他学生受到感染。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每天要正确洗手,吃卫生干净的食物,多喝白开水来提高自己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同时在学校要提高体育课的质量,让学生能充分地锻炼自己的身体,以对抗手足口疾病。
3.教室保持通风和及时消毒
如果有学生患上手足口病的话,一定要做好教室内的全面消毒工作,并且要及时开窗通风,让教室里的空气更加清晰,以减少学生传染手足口病疾病的概率。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水痘病例患者
水痘的传染源主要是水痘患者,为了避免感染水痘,保持自身健康,需远离病源,同时注意做好水痘患者的隔离工作。
2.做好日常消毒和清洁
对于一些公共场所或者是公用物品,为了避免感染水痘,需要注意做好物品的消毒和清洁。
3.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降低自身感染水痘的风险,可以使身体内产生保护性的抗体。
4.教室保持通风
水痘病毒在密闭的空间区域更容易被传染,需要注意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感染率,同时起到预防效果。
四、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卡介苗,这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被传染。
2.教室保持通风
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室内卫生,保持干净整洁。
3.外出佩戴口罩
外出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需正确规范佩戴。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自身免疫力。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疫苗
儿童应当在一岁半时接种一针,6岁时接种一针。15岁以下的儿童都可以接种。
2.不要去人多的场所
在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间,身体抵抗力差的朋友要尽量少去人员复杂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的时候应当戴好口罩。
3.养成良好习惯
平时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家中勤通风,勤晒衣服和被褥,平时要多补充水分。
4.积极锻炼身体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晒太阳,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5.及时发现疾病
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了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腮腺肿胀等疑似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这样有利于早期诊治。
6.做好患者隔离工作
如果发现有学生患了腮腺炎,一定要和健康的同学隔离,以免传染。感染者用过的食具毛巾都要煮沸消毒。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且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预防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
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
当进行下列操作前请洗手:准备或分发食物,进餐,照顾患者等。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感染诺如病毒的高风险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另外在食品加工时要做到生熟分开。
3.做好患者隔离工作
患病期间最好居家主动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天(因为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还有少量排毒),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同学,学校要组织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重点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