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爱。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的建议》 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开展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切 实提升我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从 2021 年开始, 我市启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参照《安徽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建议清单》对居家无障碍、安全性、舒适性、辅具适配等方面进行改造,每户改造标准原则上不超过 3500 元。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摸排筛选、 审核公示、评估设计、施工改造、竣工验收等程序,最大限度的保证改造项目符合老人的实际需求。截至 2023 年,全市已完成394 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和舒适性得到显著提升。2024 年,全市计划完成200 户适老化改造工作,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目前已完成评估设计工作。
(二)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2021 年实施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扩面工程,从原先服务保障城区低保老年人 200 余人,提高到涵盖城乡经济困难老年人 2200 余人,逐渐形成“点线面”居家养老服务格局。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免费为每名经济困难老年人配备专用智能手机,设置一键呼救功能,24 小时 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同时,聘用行政村或自然村里空闲、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村民为助老员,每月上门4 次,根据老人需求提供助餐、助浴、助行、卫生保洁、康复护理等服务。 民政部门通过电话回访、实地抽查、绩效评价等形式,拓宽服务质量“监管面” ,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落实落细。
(三)加强村级养老设施配建。整合村级基础设施资源, 完成 62 家农村养老服务站建设,覆盖面达到 61%,按照省定标准设置厨房、餐厅、浴室、 日间照料室、护理站等为老服务场所和设施,为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务。
(四)优化农村老年助餐服务。依托村级养老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村部食堂等设施,增加助餐功能。探索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模式,灵活多样开展助餐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社会工作站、老年协会等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为失能、高龄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老年助餐点 51 个,并将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纳入就餐补助范围,60-69 岁、70-79 岁、80岁以上的每餐分别补助不少于 2 元、3 元、4 元。
养老服务业在我市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开展好农 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下一步针对您提案中的建议,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加强与人社、教育、卫健、财政等部门对接,争取政策支持, 将养老护理员作为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探索定 向培养等形式培育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专业服务队伍。落实养老从业人员补贴政策,吸引一批大 中专毕业生投身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注重福利院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引领作用,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培训和巡回培训制度,提升养老从业人员基本服务技能和 业务管理能力。